李小霞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课题总结、2024年度科研立项计划、城建集团年度科技奖项申报工作……年终岁末,施工进入淡季,可对北京城建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建一公司”)技术质量部科技中心主任李小霞来说压力却丝毫未减。
虽然工作繁多复杂,但是李小霞用清晰的计划为每项工作明确了时间节点,这份清晰来自她从业多年养成的习惯。而2023年度“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的称号,更是她坚持学习,并不断内化于心的最好诠释。
担任课题总结负责人
李小霞是从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走出来的一名地道的“川妹子”。2007年,来到北京城建集团后,她被外派到济南市奥体中心项目。参加新员工培训时,李小霞在心里埋下了扎根建筑业的种子。
“当时,我们项目推行新员工轮岗制,这让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多个岗位的锻炼,在每个岗位上学习不同知识,到现场去了解不同的做法,感觉自己的从业之路大有可为。”李小霞说。
工作期间,李小霞因表现出色,被安排作为项目开展的山地基坑开挖专项课题的总结负责人。她白天在项目现场忙碌,晚上则看照片、查书籍、找规范,甚至到属地的大学相关专业搜集资料、进行研究。夜以继日的投入虽然很辛苦,但是李小霞坦言,自己从中学到了很多基础处理的知识,很多经验到现在还可以指导工程建设。
2008年10月,回到北京的李小霞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的项目建设中。经过一个工程的锻炼,她觉得自己的知识水平还需要提升。每到休息时间,她就到离家不远的中国地质大学自习室学习。
成功斩获多项荣誉
入职后,李小霞先后考取了一级建造师中的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增项专业。如今,她虽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依然在备考一级建造师机电工程的增项。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李小霞,从不放弃每一次提高自己的机会。2016年底,李小霞负责公司的科技开发工作。“专利和工法的申请,各类奖项和不同级别示范工程的申报,从一个项目到统筹公司所有项目,学习成为我解决问题的利器。”她说。
此时,李小霞的学习绝不仅限于书本,通过城建集团搭建的交流平台,到集团内部其他同类型项目,甚至是到城建集团以外的项目学习交流成为她的主要学习方式。此外,邀请行业专家授课,积极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类实用性培训,也让李小霞受益匪浅。通过不断学习,李小霞的能力迅速提升,帮助项目成功斩获多项北京市级、省部级荣誉。
昌平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医药科技中心工程项目作为北京市重点工程,也是城建一公司申报的首个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对于这个项目,李小霞可谓是倾尽全力。如何提升项目的节水节电指标?装配式设备机房如何搭建?如何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量?李小霞和项目团队共同研究分析,从课题立项到项目最终验收,每个环节都反复推敲,编制了各类实施方案和一系列的总结资料。最终,该项目成功申报。
搭建模块化科创体系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数量和种类不断丰富,李小霞发现要形成自下而上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基层愿意参与的创新体系,除了项目自身的优势外,更需要总部技术专业的规范和引导。李小霞提出了模块化科创体系的设想。
李小霞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和基层项目部对公司已有的科技管理体制进行研究分析,学习借鉴行业领军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目标要求,对整体科创体制进行修编完善,其中,专利申报、编写工法、申报课题等内容都实现了模块化落地。“想让基层愿意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就要减轻他们在技术层面之外的压力,通过模块化的手段让科技创新不再仅仅停留于基层技术人员的头脑中,同时配套公司层面的各种奖励和表彰,激发上下的科技创新热情。”李小霞说。
豆各庄沁园项目是城建一公司的重点工程,包含了5栋装配式框架公建,也是公司首次承建的装配式框架建筑。李小霞认真研究分析,组织团队对预制柱灌浆封仓封堵技术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借鉴柱箍思路,将原本采用木方封堵的方法改成研制标准化的封仓模具,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爆仓带来的影响美观问题,还可以有效地确保灌浆的饱满度,保证整体结构质量,提高灌浆的施工速度。最终,项目部将这一建议进行了完善优化和实施,形成了QC成果进行申报,最终获得中建协全国QC成果评比一等奖。
李小霞认为,自己的每一次进步都与学习密不可分。如今,她也将这份对学习的坚持和热情传递到团队每一名成员身上,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