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企业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一氧化碳生物合成蛋白质规模化生产,已形成万吨级工业生产能力,助力国家解决进口大豆蛋白饲料的“卡脖子”问题做出贡献。
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负责人表示,该企业今年8月获得由农业农村部颁发的中国首个饲料原料新产品证书。
首钢朗泽通过6年多的研究攻关,突破了乙醇梭菌蛋白制备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一碳气体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质收率最高85%的重大成果,实现了从“0到1”的自主创新,并与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合作开展乙醇梭菌蛋白效价评定,共同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项目框架内推广该产品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该技术已率先在河北省实现工业化应用,目前已投产项目2个,在建项目2个,形成2.3万吨饲料蛋白产能。
乙醇梭菌蛋白是以分离于兔子肠道的乙醇梭菌为发酵菌种,以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钢铁、铁合金、石化炼油、电石、煤化工等工业尾气和氨水为主要原料进行液态发酵培养、离心、干燥而获得的新型单细胞蛋白。乙醇梭菌相比传统的植物种植生产蛋白质原料效率高70万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含量高达80%以上,氨基酸结构平衡,易于消化;同时具有优异的饲料蛋白质原料加工特性,富含核苷酸等功能性物质,利于改善饲料品质,是一类可广泛应用的优质饲料蛋白源。
新型饲料蛋白资源乙醇梭菌蛋白,将无机的氮和碳转化为有机的氮和碳,是一种颠覆传统天然蛋白质生产的模式,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以工业化生产1000万吨乙醇梭菌蛋白(蛋白含量83%)计,相当于2800万吨进口大豆(蛋白含量30%)当量,开辟了一条低成本非传统动植物资源生产优质饲料蛋白质的新途径,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亿吨,节省耕地近1亿亩(以平均亩产大豆150千克计)。
中国农科院专家表示,该项技术的产业化,为解决进口大豆蛋白饲料的“卡脖子”问题提供了国之利器,也有望成为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和工业流程绿色再造的国之重器,社会意义重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