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人员向记者介绍外挂式外窗施工如何增强室内气密性 ■记者 刘偶/摄
装配式住宅,提升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被动式住房,改善居住舒适度,节能环保。过去两种独立推广的施工技术,如今被优化整合在一起。随着通州新城3标段首栋装配式超低能耗共有产权房主体结构封顶,记者从施工方北京住总第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获悉,工程预计8月底前全部主体结构封顶,年底前实现外装亮相。
超低能耗建筑遇新课题
通州新城项目位于东六环西侧潞苑二街,共分3个标段,建成后可提供1685套住房。其中,由住三公司承建的3标段共涉及7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总计451套房屋。“7栋住宅中,我们有4栋是装配式超低能耗住宅楼,3栋为纯装配式住宅。”项目负责人耿世平告诉记者。
当下,装配式施工已被老百姓所熟知,超低能耗住宅也作为目前主推技术,逐步走进百姓视野。可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尤其还是应用在住宅类项目上,挑战巨大。“我们面临的问题许多都是未曾见过面的‘隐形对手’。”耿世平打趣地说道。
超低能耗建筑的核心是气密性。施工人员告诉记者,除肉眼可见与外界直接接触的窗户、门以及空调各种管道外,极具隐蔽性的主体现浇结构施工缝、预制墙板与现浇顶板之间的灌浆层这些不易察觉的易漏气环节才是施工人员的真正挑战。
“装配式施工好比搭积木,每个构件间都存在施工缝隙,一条缝隙封闭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导致室内气密性指标超标,而这对纯装配式建筑或采用现浇工艺的超低能耗建筑来说,都是不曾遇到的新课题。”项目总工王龙说道。
从零学起变身“精算师”
通州新城项目共有20名管理人员,其中具有装配式施工经验的有18人,而参与过超低能耗施工的仅不足6人。耿世平告诉记者,由于目前超低能耗建筑尚处推广阶段,北京市超低能耗项目一般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写字楼等工程上,总体数量屈指可数,项目团队缺乏此类施工经验,因此在进场前都提前进行了专项培训。
从施工组织到技术工艺,从基础选材到施工计算,面对装配式超低能耗住宅施工,项目部所有人员都重新走进课堂,从零开始学习。
据介绍,受建筑气密性和保温性严苛要求,所以常规工艺和建筑材料已无法满足项目要求,为此项目人员不仅需要重新学习各种新材料的基本性能指标、技术工艺、施工标准,更要能熟练根据设计给出的各项指标,自行计算出应选用何种规格材料和施工工艺,以及代替方案。“超低能耗建筑通常涉及多种节能数据指标,但设计给我们的方案不一定是最合适现场施工的,为此我们必须自己学会计算各种性能数据,这样才能找到最优方案。”王龙说道。
根据设计方案,为达到室内20-25℃的舒适度要求,设计要求全部采用传热系数为0.8W/M2·K的三玻双腔双银铝包木被动窗。可在实际选材中,受目前现有国内技术制约,国产玻璃不易达到该性能指标。而改用进口被动窗玻璃,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成本上的大幅提高,同时供货周期也至少要在2个月以上。“当时国产的超低能耗窗户传热系数为1.0W/M2·K,为此,我们想可通过加厚楼板保温层,实现同样的能耗指标。当时我们想法上报后,甲方和设计院经过核算,第一时间通过了我们的方案。”王龙如是说。
据了解,经过系统优化,项目部每安装一组窗户每平米节约500元左右。
见缝贴膜增强建筑气密性
“室内贴防水隔气膜,室外贴防水透气膜,所有可能发生漏气的位置,我们都采取保护膜封闭。”王龙告诉记者。窗户作为住宅建设中二次安装单元,因此窗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缝隙如果密封不当,极易造成漏风跑气。因此,常规的内嵌式外窗施工法已无法满足要求,必须采用外挂式施工,以此增强室内气密性和减少窗户热传递效应。
记者在现场看到,所有超低能耗房屋的窗户都凸出结构墙约130毫米,四周全部采用黑色防水透气膜进行封闭,同时在窗户各个固定点位置,所有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金属构件,还全部增加了橡胶绝热垫块,已减少热传递。
施工缝漏气作为本次施工的控制重点,项目部首先在外墙部分尽可能用现浇混凝土代替砌块砌筑,以此减少施工缝隙数量。
同时,针对现有施工缝,全部采用防水隔气膜进行封闭。“像我们过去通常采用的墙体和顶板分开浇筑,目前已全部改为墙顶一体化浇筑施工,粗略统计,目前我们施工缝的数量相比常规施工已减少30%以上。”耿世平告诉记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