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背口服务站工作人员加大巡检频次                                ■记者 董一鸣/摄

        伴随着大风降温,北京迎来了2021年首次寒流。作为全市最大的集中供热企业,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集团进入“战时”状态,力保“气温降,室温不降”。

        1月6日一早,东城区虎背口服务站一号热力站的供热设备已经全负荷运转。热力站内,服务站站长李玉生正在对换热器、水泵、配电柜等设备进行逐一巡检,确保万无一失。“按计划升温,加强调节,我们心里还是有底儿的。”

        温度表盘上显示,站内二次供水温度为53摄氏度,比降温前高了2-3摄氏度。二次供水指的是从热力站输送到用户户内散热器里的热水,这项指数直接关系到各家各户的室内温度。“按照正常条件,居民户室内温度可以达到20-22摄氏度左右。”李玉生介绍,考虑到有的老旧小区建筑保暖性能差,有些热力站二次供水温度提高到了56摄氏度。

        成立于2015年的虎背口服务站,下辖57座热力站,供热面积327.16万平方米,保障着东单、崇文门区域1.4万户居民的供热和生活热水供应。

        由于虎背口、崇文门地区小区的供热管网比较老旧,一旦水温上升速度过快,很容易发生暖气漏水事故。所以,给老旧小区升温,必须给足提前量,逐步升温。服务站1月5日接到降温预警,当天下午就开始了升温工作。在升温初期,暖气管在温差的作用下容易爆管,身为站长,李玉生这两天没有回家。组织人员对各热力站加大了巡检频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站的抢修小组也24小时备勤。一旦发生供热故障,小组将第一时间出动,确保抢修不超过4个小时。

        服务站外,还有一批这样的队伍顶着寒风保障着居民供热。在服务站的走廊上,一幅“供热地图”挂在醒目位置,供热管网、服务辖区一目了然。从这个供暖季开始,10名供热管家走马上任,联系方式在各个居民区进行了公布,用户遇到问题,一个电话,供热管家马上上门服务,24小时保障用户温暖过冬。

        寒潮之中,供热管家张召国正骑着小黄车奔波在小区里。供暖以来,他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出现在他负责的小区——广渠门北里小区,巡检设备,查看管线,就近解决用户供热问题。7万多平方米的小区,转一圈最少需要半个小时。

        张召国首先来到居民屈阿姨家里。屋外温度已经达到零下10摄氏度,屈阿姨家里的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多亏有了小张,家里比往年暖和多啦。”老人很欣喜。

        张召国介绍,屈阿姨家用的还是老式的钢串片散热器,只有一根水管散热,影响供热效率,温度一直升不上来。不止屈阿姨家,很多居民家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服务站的供热服务从夏季就开始准备,冬病夏治,针对老旧设备、穿墙立管、二次管线进行换新和维修,热效应已经有了明显提升。和一年前相比,整个小区情况已经大大好转了。“两次寒潮期间,每天的报修量降到了个位数。”张召国很开心,“说明我们‘冬病夏治’还是有用的。”

        因为频频入楼、入户,张召国已经成了小区里的熟人。“小张,又来了。”“小张,又降温了。”“不用担心,工作都做好啦!”听到这句话,看着眼前这位忙活不停的小伙子,小区里的老人都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