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本届非遗博览会以“保护传承,守正创新”为主题。作为中医药领域的著名老字号企业,同仁堂科技公司展示了基于同仁堂精湛制药技艺的知名中成药品种。而由企业带来的非遗项目——同仁堂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微丸制作技艺现场演示,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非遗博览会上,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展示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在展墙上布置着40个中草药腊叶标本。“这些腊叶标本比我岁数都大”,讲解人员介绍说,“上世纪70年代,由北京市中药材专家与同仁堂老药工进行田野调查,采集了大量中草药标本,用于教学与展示。一晃50多年过去,承载着一代代药人的情怀与精神标本,仍在传承一线发挥着作用,成为同仁堂药德、药魂与药技的鲜活载体。”
非遗博览会上,同仁堂展示了精湛制药技艺。同仁堂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经有154年的历史,在2021年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位师傅一边解答观众提问,一边展示技艺。只见他们找准时机,用刷子蘸取适量黏合剂刷在手匾中,再均匀撒入一定比例的药粉。通过推拉揉摔,药粉逐渐在手匾中黏合、抱团,再通过反复推、拉、摇、移等动作,就形成了一个个小药丸。师傅们的动作行云流水,令人赞叹。同仁堂坚持选用“上等、纯洁、地道”药材,并通过药材鉴别炮制、粉碎与细料套研、起模子泛丸、阴干选粒、闯亮的几十道工序,才能制作出“光、亮、圆、齐”的药丸。
“过筛时的力度要相对小,否则丸药会变形,手上的速度也要随时做出调整,稍有差异,则会造成药丸重差不合格。全套功夫,没个两三年时间学不下来。”药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微丸剂型也是同仁堂的代表剂型,由于微丸剂型的品种丸药非常微小,制作起来难度极大,起模子时所用的药粉量要计算得非常准确。黏合剂的量也要把控精准,药粉量大则会粘在一起,量小则不成型,起不出符合标准的模子。
未来,同仁堂科技公司将继续通过传承创新加大对非遗的保护力度,为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