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2018年刚毕业,作为新人的我来到了北控集团,初次踏入了市政总院的大门。在深红色的牌匾中,我看到了开国大典的五星红旗,看到了复兴门立交桥,看到了四环路,看到了设计大师林治远、罗玲。自己能进入如此厉害的平台,和如此厉害的一群人共事,真的非常荣幸,非常骄傲!“与有荣焉,幸甚至哉”,那一刻,我渴望能配得上与他们站在一起,也渴望能够成为像他们那样的设计师。
渐悟
2021年秋,接到了保定市深圳园路网二期项目,由我担任道路交通专业设计人。那时候的我工作刚满三年,主要从事道路养护项目,对于道路新改建项目经验不多,内心既兴奋又忐忑。而这又是院内当时为数不多的设计牵头EPC项目,比常规设计项目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从项目全局考虑问题。后续施工过程中,若因设计失误而发生变更,对项目盈亏会有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必须在设计阶段更严格地控制图纸质量,同时压缩设计周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高标准的设计任务。道路作为上游专业,一点错误都会让整个设计流程重来一遍,这无疑要面对更高的挑战、更大的压力!回顾当时的感受,就好像是面对一座震慑人心的高山,我暗暗对自己说,咬紧牙关也要爬上去。
后来在总工的指导下,项目组共同协作,从规范标准到道路定线,从横断面到道路平面,从纵断面再到竖向设计,每完成一部分工作,就全部进行一遍三校两审,以此来严格把控质量,杜绝任何没有考虑到的变化风险。那段时间,我基本上是院内与家里两点一线,经常晚上做梦还在画图,笔走龙蛇,挥斥方遒,一觉醒来却发现是梦,坐在床边怅然若失,“哎,一晚上的努力付诸东流。”经过一道道关卡,关关严格把控,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下游专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道路条件。在完成的那一刻,我整个人瞬间放松了下来,脑海中快速闪回每个阶段的画面,感觉到自己对道路新建的各个节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可以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有一种拨得云开见月明的畅快之感,获益良多。
到了施工配合阶段,当地业主的风格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但凡有疑惑不解的地方,总要召集参建各方开会讨论。有一次,业主在会上向我提问为什么这么做,受益于设计阶段的反复锤炼,我从规范标准到前置条件、从如何判断到如何选择给他逐步讲解,结束会议后他感叹道:“干了这么多年工程,我才知道原来是这样!”获得业主的认可,让我兴奋异常,但同时也让我庆幸自己面对挑战所做出的选择。
在后续的三期项目中,领导指定由我担任道路交通专业负责人,面对熟悉的工作路线,我更加得心应手,以更高的效率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设计。如今偌大的园区已然施工落地,走在既宽敞又散发着沥青气息的柏油路上,看向一个个转角,记忆中的一笔笔线条与现实合而为一,充满了生命力,也充满了成就感。
回望
记得有一次院内讲座,有位前辈分享了一句话“不要把工作中遇到的挑战,看成是困难,要当成机遇”,如今的我深感如此,困难是用来让我们克服的,机遇是用来让我们成长的。克服了困难,也就抓住了成长的机遇。
朦胧间,我仿佛又看到总院的一位位前辈。看到了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在天安门广场反反复复试验,前后忙碌不停的林治远大师,面对材料不足、经验不足、故障突发等各种层出不穷、意想不到的挑战,没有想过放弃,也就有了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旗杆。看到了1974年初在工地和设计院间不停穿梭的罗玲大师,面对未曾接触过的城市立交桥领域,没有计算机辅助计算,全靠双手一步步反复演算,没有想过放弃,也就有了中国的第一座城市立交桥——北京复兴门立交桥,为中国城市立交桥设计建设打开了新的篇章。看到了2016年站在永定河边构想大桥形态的杨冰总工,面对世界首创的斜拉钢构体系、钢塔复杂的空间扭曲曲面、“不可能被造出来的桥梁”,没有想过放弃,也就有了长安街上的新地标——新首钢大桥,也为三维数字正向设计的推动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忽然间,我明白了,正是总院人这种“面对挑战,不言放弃”的精神才能攻克一个个项目,打造一支支团队,成就一位位大师,逐步搭建起国内市政工程设计的一流平台!
深思
在我的后续工作历程中,总院人这种“面对挑战,不言放弃”的精神也在不断地影响着我。接手的项目从道路养护到慢行提升,从园区路网到城市主干路,从立交匝道到立交整体方案,从公路水毁修复到山区公路选线,这些各不相同的项目就是一处处挑战,也是一座座暂时拦住了去路的高山。别无他想,唯有咬紧牙、挺住劲,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不断克服每一个难点,摸清楚脚下每一块石头,一点点爬上山去。
事毕之后,站在山顶,回首眺望,不禁恍然,曾经令人胆颤的高山如今也不过是微澜罢了。
(作者单位:北控集团市政总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