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人工修复“修旧如旧”,保持万宁桥桥历史风貌                   ■记者 周宇杰/摄

        东岸的万宁桥,是北京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梁,也是北京市目前唯一还在为社会交通服务的元代桥梁,如何在保护好万宁桥风貌的同时,延续其交通功能?近日,记者从施工方北京建工养护集团市政四处获悉,万宁桥修缮工程已于2023年圆满完工,他们将科技手段与古法工艺相结合,尽可能延长文物的寿命,让这座中轴线上的“活文物”焕发新生。

        万宁桥始建于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被誉为“中轴线上第一桥”,是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构成要素之一,这座单孔实腹石拱桥是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梁。最初时,万宁桥是木桥,后来改为石桥【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析津志》】,但其位置在7个多世纪中从未改变,是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继承并延续元大都中轴线的重要实证。

        万宁桥桥面两侧各设16根望柱,望柱高1.6米,望柱之间设石栏板。桥梁上部结构材料为条石,下部材料为条石墩台。

        项目工程师介绍,在本次万宁桥的修缮施工中,项目坚持“最小干预”的原则,以保护现状为主。针对石材开裂、勾缝脱落等问题,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咨询文物专家和聘请有经验的技术工匠,采用灌入桃花浆固结封护、小麻刀油灰勾缝等传统古法修复工艺,既有效防止了外界对桥梁内部石材的侵害,又保持了桥梁古朴韵味;全桥采用古法人工修复,聘请故宫文物修缮专家进行全过程的指导,既保证了修复质量,又使桥梁“修旧如旧”,保持了古桥历史风貌。

        在修缮中还格外注重提升桥梁周边环境的整体品质,针对桥梁东侧墙被混凝土遮挡的部分,展开了精细化的清理和修复,恢复了其原有的石材风貌。同时对桥体上的脏污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理,使万宁桥变得更加整洁、美观。

        由于万宁桥是典型的石材拱桥,为了减轻过往车辆对桥梁的震动影响,在沥青层下方增设了橡胶沥青防水层,既有防水功能又具备应力吸收功能,减小了车辆对桥梁下部结构的冲击。同时在施工中,避免采用大型机械,减少施工机械震动对古桥结构的扰动,铣刨施工时,两套铣刨及清渣设备之间间距15米以上,避免同时出现在拱圈范围内,减小桥梁受力。并对桥面、拱顶及拱脚处的位移进行施工全过程动态监测。保证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在容许范围内,确保桥梁安全。

        此外,本次施工还包括对两侧石材栏杆的修缮、抱鼓石的归安等,在整个修缮施工中,项目团队怀着对历史文物古桥的敬重,让古桥重新焕发历史风采。如今,这座古桥以极具文化底蕴、彰显历史厚重感的风貌展现在北京市民及国内外游客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