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展出300多枚中轴线主题印章 ■记者 董一鸣/摄
“自从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来观展、集章的游客特别多,好多人拿着北京中轴线护照特意来盖章打卡。”中华世纪坛工作人员说。近日,为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北京中轴线故事,助力北京老城保护,“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让观众通过观赏300多枚中轴线主题印章、盖章打卡,别样游览了北京中轴线。
走进位于中华世纪坛一层的展厅,前来观赏“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的观众络绎不绝。展厅中间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从汉字角度解读北京中轴线核心遗产景观的宣传片。“太庙的‘太’为‘大’的分化字,表示程度深、层次高;景山的‘景’指日光,引申为光影、明亮……”不少家长一字一句为孩子读着屏幕上的解读文字。“平时带孩子更多关注的是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这次从文字角度来了解,也很有收获。”家长宋先生表示。
观众在观看宣传片后,由了解“文字之美”开始,步入主展厅,一枚内嵌芯片的主题印章——“印记北京中轴线”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贴近这枚智能印章的红色感应区,手机中便弹出了更多关于展览和北京中轴线的延伸信息,方便观众了解北京中轴线文化。展览包括序篇、遗产中轴、文脉中轴、活力中轴四个部分,展出的300多枚印章,生动展现了北京老城永定门到钟鼓楼15个核心遗产景观、建筑布局和历史文化价值。“除了印出的文字,印章本身也是艺术品,真是精美。”观众闫先生流连在各个展台前,仔细观赏着不同的篆刻作品,由衷地感叹道。看着不同材质、字体、造型的印章,仿佛又重新游览了一遍北京中轴线,这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观众观赏篆刻作品,了解北京中轴线这些作品的印材除了传统的石头,还有使用碲化镉发电玻璃打造的“唐花坞”;数千万根特种玻璃纤维制成的“回音壁”;不足手掌大小却雕刻着精美花纹的“华表”……新型陶瓷、玻璃纤维、玻璃微珠等多种印材在展览中也尽显科技范儿。电脑设计、机器刻制、3D打印、彩色喷绘等现代制印方法大展身手。以“唐花坞”印章为例,采用了碲化镉发电玻璃配合3D光敏树脂打印技术制作而成,高度还原了建筑燕翅重檐、庄重典雅的美观造型。
“展览展出的300多枚大众篆刻作品,都是由专业篆刻工作者、大中小学师生、企业员工和科研单位职工创意设计和制作的。”据中华世纪坛展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北京中轴线穿过的中山公园内,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温室花房。花房雕梁画栋,飞檐如同燕翅,名字叫作“唐花坞”。这个好听的名字起源于中国古代花卉栽培技术——“煻花”。 “唐”与“煻”相通,是用火烘培的意思。“煻花”技术利用了温室效应原理,唐花也就是在室内培育的花卉。小巧可爱的“唐花坞”印章充分将传统建筑之美与光电转换科技融合起来。当阳光照射在这枚印章上时,它仿佛在诉说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