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障房中心开展文化活动 ■记者 郭雨/摄
日前,在燕保·双桥家园“燕保·欣乐里”商业广场前,由北京保障房中心主办、燕欣商业公司协办的公租房社区文化广场活动吸引了数百名公租房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及保障房中心职工参与。别样的节日活动、贴心的便民食堂、高效的上门服务……近年来,北京市保障房中心公租房小区里上演了一幕幕暖心故事。“通过组织社区开展新颖、丰富的活动内容,覆盖全年龄段住户,吸引住户走出家门、融入邻里,把便民服务送到租户家门口。”北京市保障房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北京市公租房的管理方,北京市保障房中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为促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服务优化持续升级
每到傍晚,位于燕保·百湾家园的广场上十分热闹。广场边时不时地传出孩子们嬉闹的声音,不少居民在遛弯、健身。“公租房在管理上存在人员结构多元、生活习性迥异、文明素质不一、基层服务与治理难度较大等情况。为能让居民真正把保障房当成家,我们通过探索开展家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居民归属感。”北京市保障房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在位于燕保·银地家园项目3号楼,占地面积达230平方米的“燕保·居民之家”社区活动中心,社区课堂、便民小屋、巧手工艺坊、书画等功能空间赢得租户的一致好评。“燕保·居民之家的落地持续发挥了在社区治理和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其通过文化阵地共享也带动了社区与公租房文化活动共办,促进了北京保障房中心与属地社区深度融合发展。”北京市保障房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从“有居”到“优居”,北京保障房中心主动将公租房保障从“房”的保障拓展到“人”的服务,通过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推动服务优化持续升级,不断细化对租户的延伸服务。在劳动节、暑假、国庆节、寒假、春节、中秋等节假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为公租房社区居民提供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推动公租房社区文化建设健康发展,让“保障房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社区食堂增加居民幸福感
中午11点,65岁的张先生选好了自己的午饭,并支付了13元。张先生是燕保·汇鸿家园社区的3号楼里的老居民,像所有老年人一样,如何解决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自从一年前,北京市保障房中心燕保·汇鸿家园项目开设了共享餐厅后,张先生就成了这里的常客。燕保·汇鸿家园是北京一家老年公租房和青年公租房结合的运营项目,其中,5号楼是本市公租房系统里试点的首个老年公租房,目前入住率95%。因居住群体比较特殊,日常用餐问题始终困扰着老年群体。为满足老年人的餐饮需求,北京保障房中心项目部设立了食堂,提供餐饮服务。
从2021年起,结合不同公租房社区的特点,北京市保障房中心不断深化“小居大家”运营理念,广泛挖掘和吸纳社区资源,从衣食住行等居民最基本的需求方面,让居者有其屋、得其乐,通过一系列暖心、便民服务惠及城市住房老年人群,成为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志愿服务暖人更暖心
“奶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可以上门服务的。”今年已是88岁高龄的江奶奶是燕保高米店公租房的租户。在日常巡查中,北京保障房中心公租房服务点的志愿者经常提醒奶奶要多注意身体,年纪大了出行不方便,有需求的话及时联络他们。
致力于服务公租房居民的燕保志愿服务站,目前招募的燕保志愿者已超过3700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30000小时。通过组织不定期的垃圾分类宣传、桶前值守等活动为公租房的美好环境做出努力的社区环保志愿服务项目;每月定期入户、定期电话沟通,包户帮扶的“微光”助残项目;将慰老、帮扶、文娱、宣讲、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相结合的“五服临门”爱筑夕阳·情暖公租房项目……一项项公租房社区里的志愿服务,让广大群众不仅既能住下来,也能住得好。
“营造文明、和谐的公租房社区文化氛围,暖人心、聚人情,一直是北京保障房中心的不懈追求。通过与属地社区等部门建立共建共管机制,公租房社区文化建设向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文化服务等领域不断延伸。”北京保障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民呼”到“我为”,从“有居”到“优居”,北京保障房中心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多种住房保障新形式不断适配更多层次的保障需求,不断拓展保障人群范围,逐步构建了具有北京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谱写了新时代住房保障的崭新篇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