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医务人员进行病例讨论                          ■企业/供图

        “您明天8:10可以到影像中心进行CT检查,随后可以去胃肠外科进行后续诊疗……”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的护士安冰今年还多了“患者助理”的身份。“她的这个身份是我们2022年新设立的患者助理岗,任务就是在患者首次诊疗后,对其后续检查和进一步诊疗提供管家式服务,提前帮助患者预约就诊和相关检查工作,用高品质的医疗服务给患者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体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胃肠外科主任雷福明说。

         提高诊疗效率减少住院时间

        2018年之前,胃肠外科的诊疗数量巨大,43张床位的诊区里最多时会有70余名患者。2018年,雷福明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减少诊疗量,“我们这个想法不是减少诊疗患者的数量,而是通过提高诊疗效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在保证救治患者不减少的同时,提高患者的幸福感。”雷福明说。该科室对患者情况进行梳理,去年通过开设日间手术近300人次,让轻症和无需住院的患者当日进院当日离院;加强门诊与病房的联动,实现了患者平均住院日下降近三成。

        同时,在国内著名大肠癌专家、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胃肠外科首席专家顾晋教授的倡导下和医院各科室的支持下,胃肠外科成立了胃肠肿瘤MDT(多学科会诊)中心,积极开展特需医疗服务,推进高龄、疑难复杂胃肠肿瘤手术,与各大肿瘤专科医院实行差异化发展,让患者能够享受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MDT团队和科研小组有成果

        2020年,第五届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消化肿瘤论坛——扬帆远航MDT大赛全国总决赛上,由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肿瘤内科、肝胆胰外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青年医师组成的MDT团队击败全国多家顶级三甲医院荣获全国总冠军。

        医院最重要的服务对象便是患者,而让患者能够拥有最好的服务,高超的医术必是核心元素。“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侵犯骶骨关键诊疗技术的前瞻性研究”是由顾晋教授牵头发起并与北京大学解剖教研室张卫光教授及骨肿瘤科、整形科相关专家共同开展的、针对直肠肿瘤侵犯骶骨而难以进行手术的难题进行研究。为了攻克这一科研难题,胃肠外科成立了科研小组,以临床病例为契机,通过文献学习、病例分析、尸体解剖等方式不断深入研究,成功完成28例病人入组并实施手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同时,该科室自2021年开始开展术中肠镜检查。“这种检查方式弥补了术前因患者肠梗阻等原因无法进行肠镜检查的空白。”雷福明说。

         建立胃肠外科临床数据库

        每天早上科室的早交班上,安冰都要将前一天住院的病人诊疗情况,以及今天计划入院就诊的病人情况进行通报。“对患者的管家式服务便于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患者就诊情况,并时时掌握病情变化,其背后的重要意义更是为医院积累珍贵的数据资源。”雷福明说。

        2021年,胃肠外科着手建立了胃肠外科临床数据库,目前数据库初步建成,也为临床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现在我们的这些高年资医护人员到退休也无法全部完成,但是第一步总要迈出,我们的团队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既是作为一名医者的职业追求,更是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诊疗服务的执念。”雷福明说。

         从3名医生到人才济济

        雷福明清楚地记得,2007年刚开始负责该科室时,算上他自己科室只有3名医生。如今在科室的医护名单中,仅中青年医师就有十几名,该科室已经成为行业最具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团队之一。

        目前,该科室有4名医生完成在职博士攻读,外送3名医生进行重症患者管理进修。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曾庆敏主译的《肠镜及腔内外科学进展》是联合多位世界知名内窥镜专家和腔镜外科专家花了数年时间编辑而成,提供了从基本到高级内镜技术、内镜与腔镜联合技术非常详尽的介绍。

        为提高专科护理水平,胃肠外科护理团队注重专科护士培养,目前科室有肿瘤专科护士1名、营养专科护士1名,静疗专科护士2名,造口治疗师2名。MDT中心护理团队现有静疗护士2名、肿瘤专科护士1名、造口治疗师1名。科室护士长吴凤坦言,专项培养机制结合科室实际需要和护士特点,积极参加全市相关专业的培训,学成归来后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其他护士,实现专业有领头人,服务全覆盖。

        经过近3年的努力,该科室的学术和科研取得了新成效,2021年度累计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2篇。目前,胃肠外科及胃肠肿瘤MDT收治患者数量、病种、手术量及手术疑难程度等方面都出现了质的飞跃,但科室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在临床、教学、科研上向国际化高水平的胃肠外科标准看齐,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