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新门急诊医技大楼已经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记者 董一鸣/摄

        石景山区西黄村地区,60米高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新门急诊医技大楼已拔地而起,这座大楼明年底将达到试运营条件,届时医院整体将为社会提供1000余张病床和850个车位,成为京西地区最大的综合医院。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新门急诊医技大楼设计建筑总面积约5.3万平方米,地上部分采用全钢结构建筑,建成后地上13层地下3层。医院在新门急诊医技大楼规划了未来重点建设的医疗中心,包括创伤急救中心、疑难重症诊疗中心、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心、高危孕产妇诊疗中心、肿瘤放化疗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健康管理医学中心等。

        对即将搬入新大楼的医院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王海英而言,项目落成带来的变化绝不仅是一栋新建的建筑物。“我们医院现在的门诊是原来的教学楼改建而成,楼内空间狭小,布局不合理,流程欠优化,也不能完全满足疫情的防控需要,对医院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王海英说。

        走在老门诊楼内,通道的宽度仅允许两个成年人并排通行,狭窄的楼道和本就不高的楼层,让整个办公环境极为压抑。

        杨迪是首钢医院基建处处长,也是新大楼的建设负责人之一。走在已经完成主体结构的新大楼内,纯钢结构的建筑让整个区域的空间高大宽敞,“即便是后期增加机电管线和设备,整个大楼的空间都远远超过老门诊楼。”杨迪说。为了保证钢结构施工的精细准确,施工中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模拟。为确保钢结构的制作精度,由监理及施工单位派专人驻厂紧盯每一批材料生产,施工中还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检验制、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制、工序及隐蔽工程报验制,确实保证了工程质量。 

        王海英表示,随着医院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新大楼建成后日均提供医疗服务能力将达到7000-8000人,而这一体量也成为京西地区最大的综合医院,更加科学、合理的布局和流程,会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就医获得感。

        新建大楼投用后不仅是增加每日服务病患的数量,还将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空间。目前,全市具备肿瘤放化疗中心的医院也不过十几家,新大楼落成后将设置肿瘤放化疗中心,此举将完善首钢医院作为京西地区最大肿瘤全程管理医疗机构的功能链条,为京西地区百姓就诊提供便利。同时脑卒中、创伤急救、疑难重症诊疗、急危重症患者救治、高危孕产妇诊疗等一系列专业学科研究也将因为医疗区域面积的增加而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新的门急诊大楼,进行了学科的整合,扩大了内镜中心,满足了无痛胃镜、肠镜患者的需要。急诊科面积有3500平方米,增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更加有利于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紧邻的影像中心,不仅方便患者抢救治疗,也可以提高我们专业之间的交流便利性,对我们的医疗业务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王海英说。

        新建大楼内,各类功能分区也早已完成。杨迪说:“我们充分考虑到患者就医需求,将直梯集中安装在建筑中心区,大楼从1层到5层设计为方形,6层到9层为‘回’字环型布局,10层到13层则考虑到建筑采光需求变为了‘U’型,无论是哪种造型,患者的就诊动线都相对明晰,避免就诊时反复寻找。”

        建成后大楼地下2层至10层部分为诊疗区, 11层至13层则为办公区和教学区,配备会议室等功能用房,其中顶层会议室面积可容纳350人,保证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空间。

        根据项目建设安排,今年底项目将完成全部内部机电安装和装饰施工。明年进行专业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大楼在年底投入试运营,与此同时,医院的老门诊大楼将拆除改为绿地和停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