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调度中心可全方位显示混凝土生产实时状态 ■记者 张军/摄
下午两点,一辆满载粉煤灰的运输车缓缓驶上北京建工新材公司建恒混凝土搅拌站过泵系统,原来一旁的门房里都会走出一个人,根据过泵数值填写单据交给司机。
这次随着“嘀”的一声,挡杆抬起,一个二维码自动生成并呈现在司机的手机端,车辆从过泵系统上开下来前往指定料口,此时二维码信息同步传送到中央控制室内,系统自动提示开启3—4料口,司机下车后将自动打开的收料口与车辆卸料口对接锁死后,便回到车上休息直至卸料完毕。
整个过程除了司机本人外,没有见到一个搅拌站的职工。原来过泵系统旁的门房也早已成为搅拌站的临时仓库。
门房变仓库。一个简单的变化折射出企业在智慧绿色转型升级上的成果,材料进场、入库、生产、调度、运输、结算等全过程的绿色智慧,使建恒站成为全市智慧化程度最高的混凝土搅拌站之一。
智慧改造的核心在于“大脑”的革新。建恒站运用CEM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打造“中央控制室PRO”加强版的智能调度中心。中心通过54路视频监控和48套55寸的液晶显示单元的影像传输,实现全方位、多角度集中显示建恒、西道口两站8条生产线整个混凝土生产实时状态,生产计划与数据的互联网应用。
“这套系统通过铺设专用光纤联通,实现了两站生产管理的‘0’延时,让两个站的调度全部来到这里上班,实现了集约化运作。”建恒站负责人说。智慧大脑引导下,混凝土生产的全过程变得更加智慧。材料进场和卸料的工作原本需要4个人完成,通过智慧运行,这4个人的费用全部省了下来。
而在试验室里,智慧更是无处不在。走进试验室,原本每个房间的温湿度计不见了,转而变成了一块电子大屏,上面将每个房间的温湿度都展示出来,同时对温湿度变化过大的房间做到第一时间报警,实现了安全试验。来到试块强度检测岗位,以往的人工变成了一套崭新的机械手臂,只见手臂从一端夹起一个混凝土试块,将其放到压力设备下,系统自动开始对其强度进行测试,随着屏幕上的数字不断增高,崩开的试块碎屑弹射到防护罩上,待达到设定数值后,这个试块便完成了它的使命,随后机械将压试块产生的碎屑自动清理,同时电脑上生成了这次试验的数据。建恒站试验室主任张鑫说:“以往所有环节都需要人工,压制试块需要技术人员根据经验增加压力,但人工毕竟会出现疲劳和用力不均,测量的数值肯定没有机器持续加压来得准确。”
此外,全新抗渗自动化设备、无油全密封新型仪器、高倍显微镜、混凝土水化热测定箱、混凝土快速抗冻箱等仪器的引入也让建恒站的每一批次混凝土的质量都做到近“0”误差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混凝土最终要用到工地现场,如何让使用端也简单高效,建恒站研发了工地智能下单、罐车智能排号系统,工地现场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线上点单,让“买商砼”像“点外卖”一样简单,实现了系统自动派单、司机到位取灰、到货电子认签、泵车线上电子签认的全部线上操作和数据实时回传,同时工地和智能调度中心都可以通过APP查询罐车GPS实时定位情况,确保每一车混凝土都能以最快速度抵达施工现场,而车辆四周安装的摄像头更可以对浇筑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每一立方米混凝土都能用到指定位置。
智慧生产伴随着绿色环保。建恒站上线全自动高压微雾除尘加湿器,通过360度可旋转的高压微雾喷头,淡化尘埃降低温度;现场所有设施全部棚化,在封闭粉尘外溢的同时降低了噪音污染;砂石原料的输送、计量、投料等均在封闭环境中进行;中水系统一天处理污水量可洗刷60台罐车;砂石分离及浆水回收装置,每小时可回收30立方米混凝土;使用新能源电动洒水车、扫地车清理厂区,电费成本是油费的十分之一,电动铲车单台一年可减少350吨二氧化碳排放。
如今的门房已经没有办公值守的作用,变身为仓库也只是临时行为。建恒站负责人说:“混凝土搅拌站的智慧绿色转型,对于首都城市环境保护意义重大,特别是通过生产环节的智慧来降低排放,为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做出搅拌站的贡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