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首个绿色智慧搅拌站雄安搅拌站 ■记者 张军/摄
早上8时,一辆运送石子的车辆准时来到位于雄安新区雄县境内的北京建工新材公司雄安搅拌站。随着系统自动识别,车辆经过自动过泵系统的称重后,缓缓驶入无人值守库房,司机熟练地卸车后按照既定线路驶出厂区,整个过程只用了10分钟。
去年11月初,雄安搅拌站正式投产。目前,该站拥有年产能155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搅拌站、年产能34万立方米的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年产能127万立方米的水泥稳定土拌合站,成为雄安新区三大主力搅拌站之一。至今累计供应雄县各重点工程混凝土共计约30万立方米,当前混凝土在手任务,包括雄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工程EPC总承包、垃圾综合处理设施一期工程、雄安新区启动区128标等共13个项目,截至三月份,共计76万立方米,成为整个雄县相关建筑材料供应最多的企业。预计到今年下半年,该搅拌站的供应量将占到整个雄县重点工程的75%。
看似10分钟卸一车石子平平无奇,这背后是企业通过智慧与绿色升级后打造的新一代搅拌站。
“每天要有几百辆车的材料24小时不间断运抵现场,按照传统的搅拌站工作流程,一车材料从进厂到车离开至少需要20分钟,这样算下来根本无法完成如此数量的材料收储,更别说满足新区建设任务了。”雄安搅拌站负责人说。
从20分钟到10分钟,依托的便是搅拌站一整套智慧系统,而这一切都已经实现了手机端的操作。
从最初的向厂家确定供货材料类型和数量,到运输车辆号码自动识别、自动过泵和单据生成系统,再到车辆按照既定路线进入和离开,全过程不用担心堵车问题,一套前端的材料收储系统,不仅让材料进入搅拌站轻车熟路,更实现了不同材料同时进厂互不影响。
由于雄安新区建设繁忙,材料生产环节也是24小时不间断,更需要完善的生产系统支持。如今搅拌站料仓内所有的上料工序全部通过机械抓斗完成,而生产线的自动上料系统可以实现材料种类识别分类,并输送到不同的生产储存料罐中,料罐根据工地发布的生产需求、确定的材料种类自动生产。
与此同时,运输罐车司机手机接到信息,自己开车到哪个罐子装料,再送到哪个工地,找谁对接等信息全部告知,随后司机驾驶着安装了前端、后端、灌口三个摄像头的罐车按照既定路线将材料送到指定工地。
目前雄安搅拌站做到了所有材料进厂、生产组织、运输的信息至少被保存一个月以上,实现了生产环节的全过程可追溯。
作为雄安新区首个绿色智慧搅拌站,绿色理念也是融入搅拌站生产全过程。料库内所有材料卸车后产生的粉尘都会被料库的除尘系统吸走过滤;下料后的粉尘和污水也实现了全面回收;收集的粉尘被回用到生产一线,作为辅助材料使用,实现了整个储存和生产过程的近零排放。
而雄安搅拌站内一组数据的变化对其绿色生产的体现更为直观。以往搅拌站内需要大量一线操作人员,其中约30%左右的人员需要纳入职业病及相关保障范畴,而雄安搅拌站投产后,70多人的团队中仅有约10%的人员需要纳入其中进行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的背后是搅拌站实现绿色转型的开始。
搅拌站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雄安搅拌站将继续进行技术革新和产能释放,同时进行特种混凝土技术研发和储备,实现为雄安新区供应更多更好的建材产品,为助力千年大计做出贡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