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鹏,来自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旗下北京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提到脱贫攻坚,在我当时的记忆里,她只是一个反复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中的关键词,然而从2019年4月底开始,她却成为我职业生涯当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下面就向大家讲述一下我的扶贫故事:

投身于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说实话,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能与脱贫攻坚事业有什么直接联系的我,在2019年4月21日,却与这场伟大战役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事先没得到任何消息的情况下,集团主管领导找我谈话,“经首农食品集团党委研究决定:选派刘鹏同志作为第五批援蒙挂职干部前往乌兰察布挂职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听到这些后,用“懵”这个词形容当时的我一点都不为过!乌兰察布在哪?扶贫办是什么部门?去了我都干什么?一连串的问题浮现在我的眼前。但作为大学时期就成为党员的我,多年党的教育和培养让我深知什么是服从,“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在经过为期四天的全封闭培训之后,我于4月27日随第五批援蒙挂职团队启程奔赴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开启了我在乌兰察布为期两年的脱贫攻坚挂职生活。

成长于脱贫攻坚

    乌兰察布蒙古语为“红色的山口”,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域面积5.45万平方公里,人口287万人。乌兰察布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全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所辖的11个旗县市区中,8个是国家级贫困旗县,2个是自治区级贫困旗县。

    我作为北京市第五批援蒙干部,挂职乌兰察布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主抓消费扶贫,协管京蒙对口帮扶和社会扶贫工作,兼任乌兰察布挂职团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联络员。从踏上乌兰察布土地那一刻起,我就坚定了“想乌兰察布事、做乌兰察布人”的信念,组织既然派我来乌兰察布做扶贫工作,这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必须“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来到乌兰察布就应该当好京蒙扶贫协作的战斗员、联络员、宣传员。还记得到任之初,北京市支合办领导与挂职干部座谈,我在发言中对自己未来挂职工作归纳为“出三门,过三关,信三命”,即从家门、校门、机关门走出来,过环境关、语言关、业务关,坚信临危受命、宁舍我命、不辱使命。“浇花浇到根,帮扶用真心”,我始终认为“应该俯下身,静下心,多办些实实在在的好事,不辜负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信任和乌兰察布人民的重托。办好事的基础就在于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我从上任伊始,便全身心投入工作,深入基层、扎实调研,足迹遍布全市8个国贫旗县以及丰镇市、凉城县等区贫旗县。在单位,我坚持讲政治、顾大局,积极支持和配合扶贫办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补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在团队,我积极统筹兼顾、综合协调,协助团队领导开展好各项工作。在旗县基层,我努力谋划脱贫致富新思路,坚持开展调查研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不断建言献策、铺路搭桥。脚下粘有多少泥土,工作就有多少力度。伴随着调研脚步的一次次延伸,一系列详尽、系统的扶贫济困方案逐渐推衍成型,截至目前,我与挂职团队及扶贫办的领导同事一道,已先后完成了多个惠及当地经济民生的专项扶贫方案,为今后一段时期有序、有效开展京蒙扶贫协作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奉献于脱贫攻坚

    链接供需、致力双赢,消费扶贫求长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抓好富民增收产业,必须大力推动消费扶贫,这不仅是我本人主抓的重点工作,也是摆脱漫灌式扶贫的传统掣肘,实施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有力突破口。通过调研了解到,乌兰察布市作为中国三大冷凉蔬菜主产区之一,优质农畜产品资源得天独厚,素有“中国马铃薯之都”“中国燕麦之都”“中国草原酸奶之都”等美誉,但受制于“没品牌、没知名度、没影响力”等原因,大量农畜产品始终没有机会和途径走出去,销量上不去,甚至经常出现滞销的情况,难以转化为当地农牧民稳定的钱袋子。如何借乘消费扶贫政策东风,精准有效链接供需?我找到了以下几个出路:

    “对症下药”。游商经常讲“先尝后买”,既然我们有品质上乘的农畜产品,就不怕大家品尝。一个颇具创新性的“体验式展卖”想法由此浮上心头。想到就做到,我利用曾经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人脉资源,充分调动、发挥中央及市属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驻京部队的消费导向优势,通过合作举办“大内蒙-小宝库”乌兰察布特色农畜产品展卖暨旅游景区推介活动,实现供需直接对接。这一尝试既有效宣传、推广了乌兰察布的优质农畜产品,开启了消费扶贫的全新模式,又使京城广大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对乌兰察布产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知,并很快赢得大量返单和复展的需求。到目前,乌兰察布市已先后在中国社科院、北京民主党派大楼、北京银行总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80余家单位举办近150场展卖活动,现场实现销售近300万元。

    “借船出海”。体验式展卖只是为了通过口碑传播,提高消费者对乌兰察布农畜产品的认知,而企事业单位食堂和员工福利的集采,才是提高销售数量、做好消费扶贫工作的主攻方向。我主动与已树立良好口碑的展卖单位取得联系,力争进入对方集采范围;积极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832”、首农食品集团“双创中心”、首旅中航“爱心北京”等消费平台对接,将符合要求的产品全面上线,抢占消费扶贫市场份额;充分挖掘新媒体和电商资源,与字节跳动、京东、玖富等平台寻求合作,促进乌兰察布农畜产品的宣传和销售;努力抓住各种展示乌兰察布农畜产品的机会,将产品投放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京老干部管理局所属全国名优土特产展示品鉴订购中心等单位。并已与北京首发集团、金隅集团、北汽集团、北控集团、中航工业集团等单位签订长期采购协议,从2019年8月至今,为乌兰察布扶贫产品实现销售突破7000万元。

    “排忧解难”。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针对乌兰察布农特产品种类多、品质优,但“销售渠道不畅、好货卖不出好价”等情况,特别是2019年大西芹、胡萝卜等冷凉蔬菜滞销等问题,我依托派出单位首农食品集团在食品板块销售渠道上的专业优势,邀请北京菜篮子集团和新发地市场直接牵头,食讯网等十几家大型农产品商贸企业共同组成考察组,对乌兰察布国贫旗县的蔬菜产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并达成了农副产品销售协议。此次对接不仅架起了种植端和消费端的直通走廊,更是通过市场的强力带动,在供需两端建立起利益的契合点和交汇点,实现互利共赢。在2020年,就实现销售384.3万元。

    “变废为宝”,针对卓资县提出的五万亩西蓝花废弃根茎开发利用的课题,我专程赶到北京六必居公司寻求解决方案,并邀请该公司主要领导和研发团队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目前,利用根茎开发酱菜新品工作已在六必居的实验基地顺利完成,今年利用京蒙帮扶资金建设的酱菜车间将投入使用,不久以后一款由西蓝花根茎为原料的新品酱菜即将问世,进而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让爱生根”。

    广泛发动、多维掘力,打好社扶组合拳。结合分管工作我认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单靠政府大包大揽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攻坚,才可能真正建立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为此,我周转于京蒙两地同时,始终不忘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广泛发动在京企事业单位共同投身乌兰察布的扶贫和公益事业。

    动员京城文化圈,探索精神扶贫。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地区群众而言,精神扶贫往往比物质扶贫更易形成长效。为了培养乌兰察布百姓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我认为必须先从娃娃抓起,与挂职同事邀请《爷爷的守望者》剧组一同策划举办了“‘用知识点燃草原之光,用书籍丰盈雄鹰翅膀’暨爱心助学,点亮草原校园公益行”活动,同时,为即将在乌兰察布落地的第八届金鸡电影节获评民族电影优秀剧本——《爷爷的守望者》开拍预热,藉此将乌兰察布的特色民族历史文化搬上荧幕,展现“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针对乌兰察布地区普遍存在的水质差,尤其氟超标以及国贫旗县学校净水设备不足等问题,我通过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与北京碧水源公司沟通,策划并成功举办了“碧水思源中小学生饮水健康公益行——走进内蒙古乌兰察布”活动,根据活动计划,该公司共向乌兰察布八个国贫旗县的各一所学校,捐赠了十六台校园滤水直饮机,并在未来两年免费承担设备维护服务。

    面向乌兰察布建档立卡的1204户因学致贫家庭,在北京市支合办支持下,协调北京市国资委、民政局等单位组织发起了系列捐资助学活动。活动期间共募集北京首旅集团、姚明基金会、韩红基金会等多家单位捐赠的善款和物资近400万元。此外,北京银行总行、九牧集团、北京奥运城市发展基金会等单位也纷纷慷慨解囊,为乌兰察布贫困旗县奉献了他们的爱心。真正实现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对口帮扶地区困难群众的精准对接、定向发力。

    聚焦主责、沟通两地,勇当扶贫排头兵。“言必提乌兰察布,事必为乌兰察布”,“你快成乌兰察布人了。”身边的朋友总这样评价我。接到任命的第一时间,我便认真学习、虚心请教,马不停蹄地投入京蒙对口帮扶工作。主动对接协调京蒙两地,紧盯考核指标,切实推动京蒙扶贫协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积极完善京蒙项目库,对实施项目做到前期调研、中期监督、后期评价;深入调研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了解京蒙项目的减贫带贫效果和收益分配等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乌兰察布挂职工作组充分发挥穿针引线和管理补强作用,并与当地党政干部齐心努力、密切配合,为北京与内蒙古在2019年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均被评价为好,做出了我们的贡献。

    子曾曰:既来之、则安之。但我认为投身到脱贫攻坚特别是处于脱贫攻坚关键阶段的我们,决不能只定位于此,而是要拿出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力量,毫不犹豫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最后也是最关键一战。

(作者单位:北京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