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被划分成了很多的阶段,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经历的差异也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轨迹,其中青年更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青年时期的经历对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年不是某个年龄段,而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青春、是理想、是奋斗、是磨砺、更是成长。青年的定义,不能光看岁数,更要看走过的路,做过的事。

    我是一名刚加入中铁物贸集团有限公司的初学者。近来,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书中对曾经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生活的北京知青、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以及同他相知相交的各界人士进行采访,以口述历史的方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的历史细节勾勒了一个青年知青的鲜活形象,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与人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动情故事,刻苦读书、坚持学习的勤勉故事,“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是我们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也是国际社会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珍贵历史资料。

    1969年,还不满16岁的习近平带着“黑帮子弟”的标签,拎着满满两箱书踏上了知青专列。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面对着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的挑战,习近平没有消沉,凭借着不怕难的毅力,肯吃苦的精神,从不习惯、不适应到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从“连一个婆姨也不如”到每天干满十工分;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到成为梁家河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他没有抱怨生活的艰辛,而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学习,拓展视野,提升知识。他不但成功度过了这四关,还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提升,认识得到了提高,也逐渐在这个阶段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要贴近群众,实事求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秉承着这个理念,习近平在梁家河的7年时间里,靠自己不懈的苦干实干、独特的人格魅力、开创的思维方式作出了一番成绩。他亲自去四川学习沼气技术,带领群众成立试点办沼气,三个月的时间就让家家户户都点亮了灯;他亲自下到井里带领村民打水井,解决了全村的吃水问题;带领村民打坝地,给村里增加了几十亩耕地;他还种烤烟、办代销店、办缝纫社、办铁业社,解决了社员劳动需求和工具需求等等,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尽全力去做。他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同梁家河老乡们甘苦与共,他真诚相待这里的每一个人,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正是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出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党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领路人,用自己青春的奋斗历程,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旗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基层物供中心的青年,在百日大干的工作号召下,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精神也时刻激励着我。在供应服务中不怕苦不怕累,为确保批量物资顺利进场,多次前往施工现场对接工作,协调卸车。积极主动和项目沟通收集供应计划和回款情况,全力保障物资供应,同时在清收清欠工作中发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缓解资金压力,截至目前,自己所负责项目在百日大干期间营业收入已接近5000万元。同时,我也深知自己经验和能力的欠缺与不足,在工作中主动学习,积极协助处理北京公司第一笔海外业务相关工作、天津地铁4号线商混招标工作,拓展视野,提升知识。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也将继续加强学习,脚踏实地,在物供中心的岗位上干好实事,为自己在物贸未来的发展中打好基础,为自己的人生轨迹做好规划。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更应该像习近平青年时代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永葆一颗红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新时代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中铁物贸集团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