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全社会更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政府、央行、财税、监管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金融机构也在体制机制、产品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做出一定创新,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问题有一定程度缓解,但仍然没有实质性解决。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技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以数字生态和金融科技相融合,为破解融资难提供了全新的解决路径。
一、要以新的视角认真审视“融资难”真正的症结所在
从信贷供需双方的银行、企业以及政府的关注看,政府关注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税收增长;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效益;银行要客户、要效益、要安全。三者的目标理论上是基本趋同的,但融资难的问题为什么依然突出?其根本矛盾有四点:一是抵质押为主的担保方式与不能够提供合格押品之间的矛盾,二是偏于传统的信贷流程与资金需求短、小、急、频、快之间的矛盾,三是收益定价与风险成本、操作成本难以覆盖之间的矛盾,四是传统信贷管理的“一对一”服务方式与信息难把握、不对称之间的矛盾。因此,问题的本质是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方式、服务方式与中小企业不断增长的新需求不相适应,与国家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的核心问题是: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需求不足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中小企业融资难,正是这一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反映,而解决问题就要从供给侧入手,依靠数字和科技的力量,充分激发银行的改革动能。
从银行对企业的服务分类视角看,沿用的是按照统计分类、划型标准设立业务服务条线,如:央企、国企、民企;大型、中型、小型和小微等。而任何一个企业不论其类型如何,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必然和交易对手,其交易对手又和伙伴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信用也不是孤立形成和存在的,是在交易中与其合作方共同形成的,因此,划型、分类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的真正信用。传统信贷服务的“一对一”方式,是基于数字、信息来源相对有限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划分企业的成份和主要审查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来决定做哪一类、哪一个客户。在数字时代背景下,银行的客户服务首先要打破统计划型、分类之分,要认识到数字资产本质上就是价值资产,产业生态中相互依存各方的信用,是通过交易的形成和累加,潜在相互增信的;其次,历史及动态交易所形成的信用积累,经过风控模型的验证应视为担保形式,使数字生态系统中的企业信用价值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二、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科技进步为解决“融资难”创造了必要的金融条件
银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服务转型升级的新引擎。2014 年,央行启动“数字货币”研究,标志着中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2020 年10 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0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由此,必将推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 等新技术相融合,成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影响和渗透全产业最为广泛的新型经济业态。近几年,以商业银行为领军的金融科技正在迅速崛起,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内外银行业的共识,将进一步促进金融科技与数字产业生态的融合,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能力。
银行基于数字化能力的业务重塑已步入正轨。新兴技术的深度应用,全面助力银行革新服务和运营方式,降低信用评估成本、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满足个性化新需求。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共识性、可靠数据库、非对称加密等特征,为信用、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共享,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同时,随着API、SDK 等标准化接口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服务向平台化、开放化演进,将最大化地降低信贷管理的边际成本,拓宽服务边界。依托新技术寻求有效服务场景,正成为银行最迫切的需求,而基于数字生态基础的产业、行业、企业的供应链场景必将成为银行业的逐鹿之地,其中具备交易基础的各类企业都将成为银行关注的客户,数字信用价值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挖掘。
三、产业数字生态新模式为解决“ 融资难”建立了重要平台支撑
技术进步已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步入新阶段。基于数字和生态的产业新模式业已形成。在数字生态链中,企业不再是单一的市场主体,而变为产业生态中的数字节点。企业的金融需求将以数字生态群体的方式出现,既解决了单一企业、有限信用面对银行的问题,又给银行的客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银行服务对象出现战略性变化,即由单一客户转向群体客户,由中大客户延伸至长尾客户,由分层服务转向全产业链条服务。产业数字生态模式下,企业生产、交易、物流等信息的全面数字化、线上化形成数字资产,银行通过数字技术对数字资产进行价值挖掘和提升,改革客户服务方式、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技术,实现批量获客,以往不被关注的长尾端的中小客户将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服务对象。
产业数字生态平台模式将成为主流并持续相互融合。相比传统,平台将利用新兴技术,实现企业与企业、终端与终端、生产与消费、金融与平台的数据流同步。互联互通将加速垂直化、一体化形成汇聚企业、产品、用户等产业链资源的生态圈并持续进行相互融合,不断产生并扩大形成新的数字生态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中小企业将主动或被动地整合联接至平台,形成以数字生态为基础的群体客户和需求效应;另一方面,银行出于自身发展需要,必须以“开放共享、共生共赢”的姿态主动对接,以“沿链、沿圈”的方式拓展客户,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这个基于现在和未来的场景变化将根本性地提升商业银行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变革动力,传统银行服务模式存在的根本矛盾将迎刃而解。
四、依托数字生态链,银行的数字化业务、风控和智能化流程技术革新是破解“融资难”的重要保障
数字生态链价值化的根本是与金融相结合,这是由资金交易流与生产流、物流、消费流的共生性质决定的。银行作为融资的供给侧要真正融入其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动能对数字化授信、风险管理技术和智能化的流程技术做出革新,推动数字生态链基础上的价值链形成,从而促进产业和生态发展。同时,需要各级政府的引导、支持,多方聚力,共同推动形成征信和政府运营数据交换共享、行业生态数据互联互通、金融数字服务有效对接的发展格局。
重点解决七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过数据和交易积累建立大数据基础,运用技术手段提炼有价值数据,推动数据资产的形成;二是建立有效数字资产基础上的数据信用积累,通过建模进行持续的数据验证;三是设立阀值分步进行业务验证并不断修正;四是建立必要的容错机制以利于保持创新活力;五是通过流程改革,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六是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广维数据引入和外部征信等措施,确保数据和信息的真实可信;七是通过试点环境监管下的“沙箱”体系,构建创新监管的框架、路径和方法,防止金融创新风险的过度产生。
同时,要牢牢把握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运用数字信用的创设释放核心企业被占用的担保额度,提升核心企业主导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有利于实现资金、业务和服务的直通模式,满足中小企业短、小、急、频、快的资金需求特点;三是有利于资金提供方和投资者的进入,通过开放性的竞争降低融资成本,防止垄断;四是有利于风险识别与及时处置。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的本质,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切实担负起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顺应数字经济时代要求,改革创新,因势而变,提高与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的执行力和协同力,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优化我国的营商环境。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