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 ■市重大办/供图
在北京奥运核心区内,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实现“冰水转换”无缝衔接。自2019年首次完成游泳池与冰场的转换以来,国家游泳中心成为世界首座完成“冰水转换”的场馆。
“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承担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水上比赛项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将承接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项目。目前,场馆已成功举办过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并完成赛道认证,成为第一个开启高规格冰上赛事、并率先进入实战测试阶段的冬奥场馆。
北京国资公司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2008年水立方作为北京奥运会主要的水上项目比赛场地,这种高温高湿的泳池环境,与作为冬奥会冰壶赛事场地低温干燥的冰场环境,两者该如何进行“水冰转换”,同时保留水冰两种功能。这背后仰赖于可转换结构体系以及可拆装制冰系统等技术的创新应用。
“冰水转换”改造过程首先要将泳池里的水抽干,将可拆装的钢结构作为冰下主体结构,为冰壶赛道提供牢固结构支撑。在钢结构上铺混凝土,再铺设保温层、防水层、制冰设备最终才是运动员接触到的真正冰层。2021年12月,“水立方”完成第二次“水冰转换”变身“冰立方”,这也是由中国团队独立完成的第一块冰面。“在本次转换过程中,我们将原有施工机械进行了智能化改造,还对原有构件进行了编码排序,包括3.6万米管、1万多块冰牌逐一对号入座,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水立方冬奥会冰壶场馆改造项目经理刘军介绍,通过运动捕捉技术与施工测量技术相结合,极大提高了安装精度。
为保障“冰立方”的室内环境条件符合冰壶比赛要求,场馆设置了4000多个点位,可以监测和控制场馆内的温度、湿度等变化。冬奥会时,场馆还会新增信息引导系统,观众可通过人脸识别出入场馆,通过设置的智能导览屏顺畅观赛。这种智能化改造便于观众更及时快捷了解场馆信息,提升观赛体验与入场、疏散效率。
冬奥场馆改造也进一步探索了冬奥赛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杨奇勇介绍,国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改造成“冰立方”后,比赛大厅将具备冰上赛事、水上赛事及大型商业活动的承办条件。赛后,将在游泳季和冰上季之间切换,春夏秋三个季节将成为“水立方”,用于开展水上运动;冬季变身“冰立方”,用于开展冰上运动,成为奥运场馆可持续利用的典范。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