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国家体育馆 ■市重大办/供图
记者从市重大项目办获悉,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冰球比赛场馆国家体育馆于昨日完成首次制冰,目前已具备比赛测试条件。
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介绍,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比赛场馆国家体育馆此次转换为北京2022冬奥会冰球比赛场地,根据北京冬奥会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总体建设计划,改造工程于2018年12月开始,2020年12月完工,历时24个月。除对其主馆进行改造增加相关功能外,还在其北侧新建冰球训练馆,改建后场馆总面积约9.8万平方米,配置两块符合奥运赛事标准的冰球场地,冬奥会时一块用于正式比赛,一块用于赛前训练热身。
冬奥组委国家体育馆运行团队冰球项目竞赛主任段菊芳介绍,国家体育馆采用环保型制冷剂,于1月22日开始进行制冰,1月28日完成。经过5-7道施工工艺,历时6天,完成两块冰面的工作。来自美国的主制冰师、制冰专家尼尔森·多恩·莫法特介绍,目前场馆冰面状况及制冷机组运转良好,冰面质量已达到冬奥会标准和要求。
为保证冰面质量,施工方对冰面下的混凝土结构层进行了“精心制作”。中建二局三公司项目经理张树明介绍,首先要保证冰面下结构层平整度达到±5毫米以内,这对于内含混凝土垫层、防潮层、保温层、防水层、制冷管道层以及抗冻混凝土层等11层结构、接近1800平方米的结构层是一次非常大的考验。为确保误差在±5毫米之内,项目引进瑞士激光摊铺仪同时配合激光测距等监测设备,对冰面结构层实行逐层校验,随时纠正,为高质量冰面打下坚实基础。
场馆业主单位国家体育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越介绍,国家体育馆此次改造提升了整体观赛环境。国家体育馆体育照明堪称“全线定制版”,在不改变原有结构情况下,通过电脑精准模拟,实现现场精准定位安装,无需进行二次调试,一次即可达到设计要求,使场地灯光能够满足冬奥会比赛要求。国家体育馆在比赛场馆中央增加了曲面斗屏,斗屏由四块4.5米高,8米宽的超大LED曲面屏组成,内部又专门镶嵌4块宽2.5米、高1.5米小屏,形成了全方位的清晰视角,方便赛场裁判和运动员及时了解比赛信息,极大提升了观赛体验。
另据介绍,改造后的国家体育馆冰面既可满足赛时需要,也可转换为花滑、短道速滑等项目,极大提高了冰场利用率。场馆还具备冰场和夏季项目场地双向转换的能力,未来国家体育馆除开展群众冰雪活动外,还将冰雪产业与文化、旅游、科技进行融合,搭建更加综合、立体的产业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