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霖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企业/供图
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正在建设中的北辰集团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总建筑规模达到78万平方米。这座北京中轴线北端“收官之作”,将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作为主媒体中心服务于奥运盛事。
北辰会展投资有限公司李晓霖是国会二期这一时代杰作的见证者,更是建设过程中肩负重要使命的筑梦人。他用自己的奋斗,用“北辰加速度”在双奥之城书写华章,并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保驾项目按时开工
2006年毕业加入北辰集团,李晓霖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2008年奥运媒体村的建设。多年后,李晓霖又与奥运“再续前缘”。
“2018年11月,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际广播中心和主新闻中心确定选址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意味着北辰集团继2008年夏季奥运会之后将再次承担起服务奥运这一光荣任务。”李晓霖说,2018年底,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开工,留给工程的时间只有不到三年,“与北京其他冬奥会的新建场馆相比,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建筑规模大、建设标准高、开工时间晚,压在北辰会展投资公司建设团队上的担子很沉重。”
项目的立项研究、前期报批报建、开工准备等前期工作,同时还负责建设团队的组建和新公司的筹备等事务……面对着光荣的使命,李晓霖在项目早期接下了最为繁杂也是最为关键的任务。
大量的探索突破、对接协调工作接踵而至。“我们要站在‘国际交往中心’的角度研磨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功能定位,同时结合历史文化和时代特色为目标推敲设计方案。”李晓霖与项目团队一道,与各级单位深入沟通协调、完成项目的立项批复;协助组建会展投资公司,为项目的建设打好人才及制度基础;与城管委、交管局、园林局等各部门协商,办理批复手续。“我们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大屯北路地下全部管线的导改、挪移,为开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2018年12月3日,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开工现场,项目奠基石“披着”金黄的阳光,安静、沉稳地伫立在那里,见证了李晓霖为项目开工打下的坚实基础。
爱工地不爱办公室
随着会展投资公司的日常事务运转渐趋平稳,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的建设逐步深入,李晓霖的工作重心也逐渐转移到一线工程现场。
走进李晓霖的办公室,桌面上摆满了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施工图纸、节点计划、技术要点等文件,笔筒边的小盒胃药是每天陪伴他的“老朋友”。
全面负责工程建设工作以来,李晓霖成为公司与工地之间的“二期漂”。“凡事亲力亲为,工地上每周的监理例会、进度协调会他全都参加。开完例会,他又迅速带上安全帽下工地。”项目工程部的同事说。“不是只喊口号、只提要求”,从防水样板的验收到工人安全防护的管理,李晓霖对施工提出的高标准,都要实际跟踪落地情况。除了白天的日常巡视,涉及到夜间作业时,李晓霖会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加强现场巡视密度。凭借多年的工程管理经验,李晓霖坚信,“质量与安全管控要抓到每一个细节。”
“工地巡视时,他总会和来自各参建单位的同事们、工人们唠几句家常,关心大家的生活保障情况。”几个月下来,施工现场参建单位的同事都认识了这位“爱工地不爱办公室”的领导。
加速复工追赶进度
紧张的施工节奏在今年春节被新冠肺炎疫情打破,施工工人不能如期返京,混凝土、钢筋、塔吊等材料设备运输受限,现场防疫物资缺口较大……如潮水般的问题向李晓霖涌来,使工期本就紧张的项目部压力更大了。
李晓霖第一时间放弃春节休假,返回岗位,全身心投入防疫复工的紧张工作中。“我们同参建人员一起,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的指示,克服重重困难于2月9日率先实现了项目的平安复工。”李晓霖说,为解决大量工人不能返京的问题,我们想方设法向相关部门申请支持,带领团队组织各承包单位租大巴车“走村入镇”,定点将工人接到工地大门口,实现了“从村口到门口”的人员接转,返京上岗工人不断增加,迅速形成“千人会战”局面。
“同时,通过重排施工计划,加大机械施工投入等施工措施弥补人员短缺的影响。”李晓霖说,“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跨省为原材料厂家协调复工复产、物资运输等难题,尽全力保障钢构件的进场供应。”
工地现场轰鸣的机械和车辆、昼夜不停星星闪闪的焊花、建构物日新月异的形象进度……眼所能见的变化证明着复工的实际成果:2020年8月31日,主体钢结构实现封顶,提前76天完成了年度节点计划,为项目如期交付冬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晓霖用持续不断的奋斗推进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建设,用智慧与汗水刷新了新时代的“北辰速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