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新闻办昨日组织召开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专场,市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杨仁全介绍,截至目前,全国有5支疫苗进入Ⅲ期临床,其中北京研发占4支;全国有5个团队的中和抗体药物获批临床,研发均来自北京;全市9个诊断试剂产品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一。
杨仁全介绍,目前,北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具备诸多先发优势: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科研城市首位,正进入全球科学中心行列;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以创新经济为标志的创新高地迅速崛起;世界营商环境排名稳步提升,创新生态充满活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显示,北京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中位列第五。“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窗口期,以“数字智能技术—数字智能经济—数字智能社会—数字智能城市”为主线,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和人才优势,率先走出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建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持续推进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推进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升级版”。前瞻布局新一批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统筹布局“从0到1”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做强战略长板,力争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光电子、生物技术等领域持续占先;弥补关键短板,力争在高端芯片、基础元器件、关键设备、新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布局5G、大数据平台、车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推进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建设,鼓励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部署“数据、算力、算法”为核心的公共底层技术和中试平台,大力推进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围绕智能制造、大健康和绿色智慧能源领域,构建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企业领头羊作用,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