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研究院初期拟打造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智能列车、智能控制、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通信网络五大科技创新中心,将从政、产、学、研、用等多环节,助力北京打造轨道交通优势产业集群。”京投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协同创新研究院董事长丁树奎说。
打造智慧地铁应用体系
京投公司是行业中唯一由北京市政府授权委托、负责整合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建设、运营等全产业链整体服务的业主单位。今年1月,京投公司牵头编制完成《北京智慧轨道交通发展行动策划方案》,从行业层面对北京智慧轨道交通建设的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进行了统筹规划、顶层设计。“《行动策划方案》将打造五类智慧地铁应用体系,全方位提升行业智慧化水平,包括面向乘客全出行链的智慧乘客服务、增强调度指挥高效协同能力的智能车辆/设备运行、提升维修维护效率的智能车辆/设备维护、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建设、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及乘客舒适度的智慧制造,其中最后一项应用将研究基于5G技术的车车通信列控系统。”丁树奎说。
研究基于5G技术的车车通信列控系统将提高列车运行效率、提升系统可靠性,高峰期最小行车间隔可提升10%以上;研究轨道环境主动感知系统,对轨道运行区域入侵障碍物进行识别,实现主动预警和及时应对处置;新建车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对车厢内广播音量、温湿度、照度等智能调节,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度。该项行动将从车车通信系统、轨道运行环境主动感知、车内环境智能控制等方面进行提升,打造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及乘客舒适度的智慧制造应用体系。
研究新一代运行控制系统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经过30年发展,积累了雄厚的技术成果。通过前期地铁亦庄线国产化CBTC系统示范工程、燕房线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系统国家示范工程等,北京轨道交通已逐步实现从“自主化”“跟跑”阶段到“自动化”“并跑”阶段,并逐步向“智能化”“智慧化”的“领跑”阶段跨越式发展。
目前,协同创新研究院正牵头组织开展符合国际技术趋势的《新一代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示范工程》研究,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智慧轨道交通建设模式。这是自《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发布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首个示范工程,是有机会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在国际上“领跑”的项目。
丁树奎说,此次研究的新一代运行控制系统是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目前尚无实际应用先例。预计项目成果将填补国内外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轨道交通行业快速改革和业务转型提供动力。本项目的建设也将充分践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保障实现新一代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成果得到验证与推广应用。
提升乘客智能出行体验
《行动策划方案》重点依托北京轨道交通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打造北京首条智慧地铁示范线,还将依托3/12号线工程、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完成智慧地铁新建线路、在建线路、改造线路的示范应用。通过深化科技冬奥、智能票务、乘客信息等智慧化服务体系,提升乘客智能出行体验。
协同创新研究院将依托冬奥支线示范工程,开展轨道交通“智慧大脑”研究和技术布局。“智慧大脑”项目将分别从运行机制和技术实现上进行突破,打造新一代轨道交通指挥中心,驱动城市智慧交通全局发展。通过“智慧大脑”建设,最终将实现轨道交通运营“3个转变”,即从关注行车组织到关注乘客高品质个性化出行服务的转变,从传统调度指挥模式到多智能体自主协同运转的转变,从单交通模式个体调优到城市交通整体协同优化的转变。
丁树奎介绍,可从根本上解决乘客旅行时间长、换乘次数多、出行不舒适、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联动能力弱、服务资源调配不智能不科学等问题。实现乘客个体“出行可规划、规划可兑现、行程可修正”,城市交通整体“零风险、低延误、少拥挤、无等待”,使轨道交通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更绿色、更个性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