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建设部分的关键词,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以文化自信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工艺美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独特资源,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推动文化产业振兴的双重责任。
一、工艺美术在新时代的独特作用和使命
党和国家对工艺美术高度重视。几十年来,工艺美术品一直作为国家外事礼品活跃在国际舞台。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起来的北京工美集团,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共和国文化外交的历程和前进的脚步。七十年来,北京工艺美术凭借其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执着追求的工匠精神和担当奉献的国企本色,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峰会领导人及配偶礼品和双边国礼的设计制作重任,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时代风采,成为中国当代名副其实的“国礼造办”。北京工美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独特贡献,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国领导人的国礼许多是北京工美制作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北京举办的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所用的国礼基本都是北京工美制作的,我国接待国外元首来访和国家领导人出访赠送的国礼相当多都是北京工美制作的。这使得中国工艺美术的知名度、影响力大大提升,促进世界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促进了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工艺美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当前工艺美术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全面实施文化复兴战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工艺美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大力传承和弘扬。但是,由于社会对工艺美术认知不足、自信不足,市场体系不健全,技术人才后继乏人等诸多问题的掣肘,导致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受阻,深陷边缘化的发展窘境。
(一)当代社会对工艺美术的认知不足,自信不足
当下,工艺美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从历史来看,工艺美术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但进入大工业时代之后,手工业制作的生活必需品被大工业的机械化产品替代,人民对工艺美术的了解和认知停留在文化层面,基本脱离了工艺美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此外,大多民众深层的农耕文明意识还未彻底消退,对工艺美术的评判和消费仍受明清时期的审美影响,导致当代工艺美术重摹古而轻创新,重技艺而轻设计。
同时,当代生活的变革影响着人们对工艺美术的认知。随着现代化进程深入推进,外来文化的涌入、各式媒体形态的涌现,对包括传统工艺美术在内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和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带来全新的模式、全新的媒介、全新的审美取向,由此也带来全新的社会需求。而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到现在,大多依托的还是农耕文明的时代需求和审美价值,由此与当代需求的审美产生了无法弥补的隔阂,这种错位使传统工艺美术被社会边缘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大。
(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制约工艺美术行业发展
中国文化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成熟,存在着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未得以充分发挥,文化市场监管体系、法律体系、信用制度不健全;文化产品内容质量、资本准入、市场执法等监管不到位;资源分散、产业集中度低、集约效应不明显、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等诸多问题,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弱情况。反映到归属文化市场的工艺美术品市场,上述问题更为突出。缺乏规范体系的市场中充斥着良莠不齐的各色产品,形制、样式抄窃严重、材质以次充好、恶意竞争,劣币驱逐良币,使消费者难辨产品品质优劣,失去对市场应有的信任,消磨对产品的热爱,让消费者陷入“不会买、不敢买、不想买”的状态,严重搅乱了市场秩序,大大降低了市场购买力,导致正规工艺美术企业的产品缺乏市场认可度,有价无市、销售不力,阻碍经济效益转化,行业整体景气指数不高。
(三)人才培养与评级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我国工艺美术高等教育资源十分短缺,截至目前,全国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的大学仅有56所,且专业建设均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人才供给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传承和市场日益扩大的人才需求。
另一方面,与市场日益扩大的人才需求相悖的,是缺乏科学系统的工艺美术人才评价体系,多头管理造成大师头衔五花八门,使行业和市场陷入混乱,社会和人民群众对工艺美术人才认知出现偏差,导致其社会地位不高,缺乏社会尊重和重视,行业自豪感、归属感缺失。
(四)工艺美术创新不足,品牌意识薄弱
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极深厚的文化根脉,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艺美术未能和大众的实际生活充分融合,这主要是由于对工艺美术文化认知不足导致了创新意识的缺乏。当前,工艺美术片面重视技艺而忽视文化的重要性和创新的紧迫性。工艺美术品是个性化创作,工业化的管理模式和定位也导致工艺美术品量化生产,个性化严重不足,千品一面。与此同时,工艺美术行业绝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品牌建设意识和能力十分薄弱,缺少领军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的引领和产业协同。
(五)工艺美术文化传播和营销方式落后,企业生存艰难
工艺美术是传播当代中国文化成果最好的艺术化形象化的载体之一,给人都是以美的享受,更易于被大众接受,被世界接受。但是,当前工艺美术传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行业传播能力薄弱,尚未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媒体、智库、企业、民间等共同参与的国内、国际传播格局,缺乏统筹协调力度和汇聚资源的能力。与此同时,工艺美术行业缺乏航母级的领军型平台化大型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市场营销知识与能力普遍不足,生存艰难,在新媒体营销、电商的冲击下,更是雪上加霜。
三、促进工艺美术繁荣的意见建议
针对上述掣肘工艺美术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在长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着客观、公正、审慎的原则,深入系统地分析、对比我国现行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方向和方式,得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积极探索业态融合发展,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既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也是文化产品和服务流通的渠道,还是各种交换行为和交换关系发生的空间。在全面深化改革时代,仅仅对文化市场的某一方面产业政策做局部调整是不够的,而是应该适应新时期的市场规律,形成整体性的制度安排。同时,要着力拓展文化市场外延,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积极探索“文化+互联网”、“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社会服务”、“文化+金融”等多领域的“文化+”跨界融合,以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延展文化市场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发挥文化产业自身价值,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二)多角度立体式传播工艺美术文化价值,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全面增强民众对工艺美术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自信
文化的根基在教育,要持续开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单位、进企业等活动,将传统工艺培训纳入中小学及高等院校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支持大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趣味体验活动,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让民众从孩童时代就接触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进行体验,对工艺美术所呈现的精湛技艺,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所传播的文化价值,产生归属感、认同感、成就感、幸福感。使工艺美术普及教育成为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认同的重要抓手,做到“文以载道”、“文以化人”。
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用活新媒体传播方式,大胆拥抱互联网,紧跟新媒体潮流步伐,不断扩展传播方式、范围、内容,促进工艺美术文化的广泛传播,帮助工艺美术行业在互联网时代找准自身定位,以文化结合技艺,以故事创造话题,在数字应用、视频传播、互联网融合等多领域进行合作,不断进行新的有益尝试。
(三)实现传统工艺美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知名工艺美术品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实现工艺美术走进当代的必由之路。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更多关注对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整理、传承,去芜存菁,以现代的表达形式来改造或赋予传统工艺美术新的时代内涵。如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媒体来创造新的工艺美术品。创新性发展就是鼓励将工艺美术领域进行大胆拓展与融合,结合时代需求,结合不同领域、行业,以实现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外延式发展。
同时,要注重品牌培育及管理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的工艺美术品牌。依托品牌价值,拉近工艺美术品与普通消费者间的距离,将品牌意识植入到工艺美术的传播过程中,使大众更易接受和认可工艺美术品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由此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和文化认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内、国际传播,扩大影响力。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作为工艺美术行业的领军企业,北京工美集团将始终坚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为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贡献工美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