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峰)11月12日,2024年京津冀基金与企业融资对接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旨在进一步发挥三地政府协同联动作用,深化三地企业、基金、银行、行业协会、创新平台等对接合作,全方位助力京津冀“六链五群”建设,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激活区域发展动力引擎。京津冀三地发展改革委、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共同揭牌成立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

  据悉,“六链”即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五群”即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5个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作为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协同的重要链条,聚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京津冀三地政府共识。融资对接会上,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发挥基金招商引资和投资赋能作用,吸引国内外高附加值生态企业加快集聚,共同推动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等重点园区建设。

  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会长张夕勇表示,在三地政府部门指导下,促进会将以“服务京津冀产业协同,服务行业、产业、企业”为宗旨,发挥资源型组织、枢纽型平台、生态型智库、孵化型机构作用,搭建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京津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的成立是本次融资对接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对接会上还启动了京津冀投融资服务机制,汇聚资本市场、基金银行、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创新平台等科技金融要素,为京津冀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着力优化区域产融服务生态,进一步搭建政金社企精准对接平台,培育壮大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引导资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赴北交所等上市,促进跨区域资金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引聚金融“活水”,为实体经济发展聚力赋能。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王茤祥表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总体上呈现“太阳系”分布,其中“创新链”如同太阳一样聚集能量,着力提供技术源头供给,要高度集中;而“产业链”则如同行星,接收太阳能量辐射并进一步形成自己的星系,着力发展生产力,要适度分散。一个“产业链”往往需要多个“创新链”支撑,如天津、河北的产业链既受北京创新链支撑,也受广州、上海等地的创新链影响,创新链、产业链通过复杂耦合融合为国家创新体系。

  作为参会企业代表,北京智冶互联董事长赵宏博说:“我们是围绕冶金领域进行智能制造服务的科技型企业,目前研发工作落地北京,但是更多的应用场景在天津与河北,三地联动对我们非常重要,通过参加此次三地融资对接会,让我们在融资、产业、企业等资源有了新的思路,也从中找寻到更多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周浩表示,本次融资对接会旨在全方位助力“六链五群”建设,在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有120余家基金与近200家高精尖企业进行了对接。四大国有银行在对接会上发布了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京津冀三地也启动了投资服务机制,深化各类金融资源深度对接赋能京津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

  下一步,京津冀三省市将深入落实国家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基金赋能”,融汇科技金融,赋能产业链群,不断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协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为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