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面向全球经济新趋势和新一轮科技革命新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提出的新命题、标明的新航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京能集团作为首都能源国企,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论断,从自身实际出发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聚焦能源主业,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形成符合京能特色、彰显创新优势、厚植绿色底色、深化开放共享、充满发展活力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

         一、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新质生产力,概括来说,就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范畴。马克思指出,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时从事实践活动的生产能力”,同时尤其重视科学技术及其运用,认为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在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同新时代中国生产力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

        当下,新质生产力已经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初步形成,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跃升,人类社会将进入以新质生产力为主导的新阶段。新质生产力更加强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突出技术、信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摆脱了传统经济的增长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新质生产力将取代传统生产力,成为推动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因此,新质生产力必然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然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还大量存在。中国正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关键期,亟须创新增长方式,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就要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近年来,京能集团立足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充分发挥集团能源产业优势,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牛鼻子”,积极推进“三个京能”战略实施,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聚焦“高精尖”产业方向,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在智慧电厂、智慧热网、智慧矿山、碳捕集封存与利用、风光氢储等领域精准发力,引领产业在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等方面持续转型升级,助推了各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健全研发投入增长机制。京能集团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32.55亿元,同比增长15.02%,投入强度3.54%,高于行业优秀值。2023年,京能集团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1家、北京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京外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

        加快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变革的核心力量。随着《京能集团“十四五”数字化转型规划》的发布,京能集团展开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数字化应用、数字底座、数据治理和保障措施等多项工作,赋能企业管理及产业运营多方面。

        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虚拟电厂业务迅猛增长,聚合规模突破1.6吉瓦,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虚拟电厂聚合商。查干淖尔“风光火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配套制氢站投产,制氢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山东威海、广西百色等新型储能项目实现投运。

         三、大力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产业是重点任务。

        京能集团要通过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创新,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布局产业新赛道,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竞争新优势。

        一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京能围绕“双碳”时代命题,坚持顶层设计、产业布局、创新驱动一体推进,持续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道路上加油助力。2023年,京能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2118万千瓦,占比44%。其中,2023年新增594万千瓦,增速58%,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利润贡献31.82亿元。在地方能源企业中,京能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占比均位于前列。未来,京能集团要持续发挥自身优势,牢牢把握转型机遇,坚持风光战略,以大型风光电基地、清洁高效煤电为支撑,在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海上风电基地,实现新能源跨越式发展;同时加快供热系统重构,全面推进供热系统节能及智慧化改造,着力打造绿色京能。

        二是发挥京能集团多业态资源优势,拓展综合能源服务。重点围绕工业园区、楼宇建筑、重要交通设施,开展综合供能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发展增量配电网,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服务模式,着力提升集团用户侧服务能力。推动平谷区“科技农业+生态文旅+智慧能源”产业融合项目建成投运。利用京能集团自有土地资源,布局充电桩业务。提升虚拟电厂管理平台聚合服务容量,实现2吉瓦聚合能力。

        三是坚持开放共享,加速培育氢能、储能产业发展。落实北京市“十五五”时期将氢能培育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要求,加快构建氢能应用场景,开工建设京能集团京津冀区域第一个规模化绿电制氢示范项目(河北易县),稳健推进兴安盟绿电制氢,将氢能相关企业打造为区域产业链链长,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合作共赢。要加快优质储能项目建设,推动怀来抽水蓄能项目落地。

         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

        科技创新始终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只有抓好科技创新,才能为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力。未来,京能集团要聚焦能源主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塑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加大产学研用合作力度。围绕京能集团主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技术研发,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多类创新主体共建实验室,组建2家创新联合体,牵头建设1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同时,加大科研投入,确保研发投入强度高于行业优秀值。

        二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探索建立京能集团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修编《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探索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扩大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场景。承担或参与1项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加大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要依托丰富业务场景,当好“出题人”,供需联动,让新技术落地见效。

        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深入落实《科技创新奖励与考核管理办法》,实现精准化、差异化激励;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研究实施研发费用视同利润政策,探索采用项目经费“包干制”等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营造宽容失败和允许试错的良好创新生态。

        四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按照京能集团三级管控架构,完善“集团管总、平台管控、三级管用”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统一基础设施资源管理、网络规划、智慧办公门户以及运维、网络安全、数据治理等体系,实现集约化建设目标。将二级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硬指标、硬任务考核。坚持需求导向和价值驱动,将数字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优化业务流程。整合数据资源,开展数据治理,挖掘数据价值,形成数据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