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第一款应用于卒中临床神经功能评估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机器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脑胶质瘤小分子靶向药、实现无线“脑控行走”的“脑控轮椅”等多项重磅创新成果集中亮相服贸会。

        名叫“NeuroDoc AI”的机器人由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研发,专门适用于卒中辅助诊断与治疗。“它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在急诊室,作为医生的助理。”研发团队负责人、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介绍,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中,急诊医生在接诊卒中患者时,往往会因为一般性的问诊、查体等相对机械性的操作耽误处置时间,同时,由于每位医生的知识、经验等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对疾病的判断出现误差,而机器人学习更快、知识掌握更准确均一,且不会疲劳。

        除了NeuroDoc AI机器人,此次亮相的还有医院研发的不同领域、不同功能的各种机器人。“VAS HERO”,中国第一台获批上市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可以实现对导管、导丝等通用介入耗材的亚毫米级别精准控制;神经外科磨骨机器人,应用世界首创的3D结构光及全自动智能颅骨磨削技术,应用于颅脑肿瘤、脑出血、帕金森等手术;颅内动脉瘤智能辅助诊疗系统,通过AI算法对影像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在动脉瘤诊疗过程中选择较优的栓塞器械型号,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栓塞致密性。

        被誉为“胶质瘤患者的新希望”的药物也露出“庐山真面目”。今年4月23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公布,正式批准伯瑞替尼上市,伯瑞替尼也成为我国独立自主研发并完全获批的首个治疗脑肿瘤的创新药。凭借优秀的血脑屏蔽的穿透性,伯瑞替尼能够有效将药物传递到脑部,临床数据显示,适应症符合的患者使用伯瑞替尼,相比于化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48%的死亡风险。

        “现在,北京天坛医院正处于从医疗中心向医学中心转型,打造创新型、研究型医院的进程中,不断用科技创新去解决临床问题,提高临床水平,最终让更多的患者真正获益,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使命。”王拥军说,“我们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还开通了‘成果转化门诊’,帮助医生们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在市政府支持和帮助下,北京天坛医院突破医院合法持股、产权归属等政策瓶颈,真正调动起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据统计,截至2024年7月,北京天坛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近3亿元人民币,7个项目纳入北京市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改革试点,近百个项目进入待转化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