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安装榫卯零件感受古建营造技艺                                   ■记者 谢峰/摄

        “以前只是从电视里看到过榫卯结构,这次近距离看到它,还能上手安装,挺有意思的。”市民相洁说。相洁在专业古建老师的帮助下,刚刚完成了一个榫卯结构的安装工作。近日,北京建工六建集团在服贸会上带来了企业参与中轴线相关工程建设的故事,并为来到现场的市民准备了微缩榫卯结构的材料,让大家亲身体验古建营造技艺。

        北京建工六建集团古建公司负责人李万博介绍,从参与首个中轴线古建修缮与改造工程至今,企业累计参与相关项目超过30个,为助力首都重现气势恢宏的中轴线作出贡献。

        在古建筑修缮领域,北京建工六建集团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的“四原则”,修缮过程中,古建团队深入挖掘传统“八大作”(即木作、瓦作、石作、土作、油漆作、彩画作、搭材作、裱糊作)的精髓。同时,根据工艺特点引入新材料、新技术,既保护了古建筑的环境,又提升了其观赏价值。

        服贸会现场,相洁和其他市民坐在一个长条桌前。他们面前摆放着一个已经拼装好的榫卯结构的部件,在专业古建老师的讲解下,相洁将所有零件拆散。可当需要安装回去的时候,他却发现不是卡不进去,就是装上后推不动。最后通过求助,在指导老师手把手地教学下,相洁总算是把结构拼回了原样。“以前觉得这种结构看起来就是把木头棍摞起来,今天这一上手才发现每根零件之间都是不一样的,上错了一根整个结构就安不上了,一个小小的榫卯结构就这么复杂,古建修复这个行业难度可见一斑。”相洁说。

        相洁手中的榫卯零件是来自故宫古建筑结构的仿制品。李万博介绍,北京建工六建集团古建团队参与故宫古建筑群落保护修缮10余年,成功完成了慈宁宫花园及雁翅楼等10余处古建修缮工作,精准还原了历史风貌,让古建筑的“形”与“神”得以统一。

        慈宁宫花园修缮过程中,在慈荫楼修补软天花板时,面对脆弱的裱糊纸,古建团队先将原有的天花图案小心翼翼地复刻下来,涂画完再逐层逐条地糊上去,尽可能恢复原有的样式。雁翅楼作为故宫建筑群体建筑中的重要元素,是研究我国特定时代宫殿建筑发展变化的宝贵历史实物资料,也是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实物例证。古建团队从保护修缮方案的制定到屋面挑顶和更换木构件、椽望等,每一项细小的步骤都是细致入微。最终,在团队的努力下改善了困扰多年的“尿檐”问题。

        正阳门保护工程修缮中,古建团队首次创新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古建“工艺字典”,将地仗、木作、瓦作、油饰、彩绘等施工工艺进行工序分解,自主研发手机APP小程序,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记录,形成了一套文物保护工程的数据资产,为后期运营维护提供了重要资料参考。其中,正阳门箭楼修缮工程获评北京市2023年度文物保护工程优秀项目。

        李万博说:“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古建筑修缮人才,我们通过导师带徒,以老工匠的言传身教,将传统技艺和工匠精神代代相传。通过设立培训基地、开展师徒传承活动、举办古建筑技艺交流研讨会等方式,为年轻一代员工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让古老的建筑技艺得以薪火相传。此外,建工六建集团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向公众普及古建筑知识,提高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与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