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本市创新实施“监管-监测-监察”一“三监”联动,在全国打造了首个大气环境监测大模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新型的监测网络、智慧的分析技术、高效运转的调度系统,支撑了“三监”联动机制运转,促进生态环境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在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调度室里,北京市大气“三监”联动精准治污调度平台上,清晰地显示着全市空气质量、预报预测、污染源等实时信息和数据。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沈秀娥介绍,该“三监”大模型是国内首创的大气环境监测垂直领域的大模型,接入了空气质量监测的数据,污染源监测的数据,包括天空地三维立体的监测网络的数据,以及18万辆重型柴油车的数据,超过1000家、6000多个点的企业设施用电的监控数据,还有2000多个工地、8000多个摄像头的实时监控的数据。

        在大气治理领域,北京市创新实施“监管部门统筹调度、监测部门智慧感知、监察执法部门精准执法”的“三监”联动。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加持下,监测部门如同“耳目”和“哨兵”,为环境执法部门“铁拳”出击提供重要支撑。

        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副总队长谢志宽说,和以前传统的执法相比,“三监”联动机制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执法手段和精准度。以前就是靠人力和经验去发现环境违法问题,现在借助于科技的感知的手段,提前预知企业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执法队员有目标地、精准地开展执法检查。

        从2023年“三监”联动实施以来,全市共推送各类环境问题线索1万多条,生态环境治理模式逐步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支撑大气污染科学、精准、依法治污。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李翔表示,从“冬奥蓝”到“1微克蓝”,“三监”联动有力提升科学、精准、依法治污效能,推动大气污染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北京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给市民带来了越来越多、实实在在的蓝天。北京市将持续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提高环境治理的精准性、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