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向宇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每天,同仁堂科技公司大兴分厂前处理中心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一车车经过精挑细选的中药材卸到库房,被工人师傅们拆包检验、重新入库,然后按照生产需要,陆续送入炮制车间,经过一番水与火的煎熬和淬炼,最终成为药性达到最佳状态的中成药生产原料。这一套流程就是钱向宇每天反复行走的路线。钱向宇是同仁堂科技公司大兴分厂前处理车间质量监控班班长,炮制工艺的把关人。对于每一环节的质量标准,钱向宇都烂熟于胸。今年,钱向宇获得首都劳动奖章。

         “亲手炒过才知道评判标准”

        到同仁堂工作之前,钱向宇是一名军人。退伍时,对于未来的就业去向,他觉得自己最适合那种踏踏实实的工作。于是,面对地方武装部门推荐的单位和岗位清单,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仁堂,选择了中药炮制。

        入职后,钱向宇先后从事制剂工作和包装工作,最终在同仁堂科技公司前处理业务亟待用人之际,投身中药炮制工作,一干就是20年。在此期间,同仁堂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时刻鞭策着他。“古训一开头说的不就是我干的炮制工作嘛,看来炮制多重要啊。真是让我既小心,又自豪。”心态摆正了,他很快便熟悉了各类炮制工艺。

        2013年,在岗位上磨炼了10年的钱向宇,有机会拜入中药炮制大师于葆墀门下,系统学习中药炮制的心法。于师傅带徒与众不同,不是按照先理论、后实操的路子,而是直接带着干,在“真场面”里传授技能。跟师第一天,钱向宇和师兄弟们就上了挑拣台,开始练习为人参去芦头。“人参去芦”在同仁堂人的语言体系里,有着重要凡响的含义,经常与“远志去芯”一同代表着同仁堂高出一般水平的制药标准,是同仁堂精心选取药材有效部位的典型例证。

        “10多年前,手工技艺依然经常被采用。那时候,炒香附用的是平底圆锅,每天我得一锅一锅地炒两三池子呢,总共得有七八百斤。”钱向宇回忆道,“控制火候是最难的,啥时候添煤、啥时候插鼓风机、火大点还是小点,都要根据温度、湿度、原料的醋浸入程度程度来把握,冬天和夏天都不一样。”

        多年后,即使不从事一线炮制工作了,钱向宇依然保留着一个习惯,就是经常去车间手工炒几锅药材,生怕技能荒废了。他说:“亲手炒过,才知道评判标准。”

         带徒不仅传授方法

        2021年,以钱向宇名字命名的同仁堂科技公司“青年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2024年,钱向宇又牵头组建“中药炮制技师工作室”。“我带徒弟,不是简单地传授方法,而是结合药材历史渊源及产地特点,以及配伍关系、药用特点等方面系统讲解。” 已经成长为传承中药炮制技艺的青年带头人的钱向宇对带徒颇有心得。

        钱向宇还利用工作室开展研究和实验,完成了“净料修订复审”“山茱萸炮制含量变化专项”“质量请验追溯”“何首乌(黑豆酒炙)炮制法工艺摸索与认证”等项目,为炮制工艺的优化提升贡献了力量。在此期间,他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参与了同仁堂集团《中药炮制规范》第一期至第三期的修订起草工作,参与了安宫牛黄丸“净黄连的制备方法”和“水飞珍珠粉的制备方法”两项炮制专利的课题研究。

        如果见过钱向宇水飞珍珠粉的工艺,脑海里一定会有一串画面挥之不去——在锅底铺一层切成片的豆腐,上面码一层用纱布包裹的珍珠,再用一层豆腐片盖住,通过水煮去除杂质。然后,将珍珠低温粉碎,加水研磨,待粉末分层后,倒出浮于水面的杂质,继续研磨,周而复始,直到获得纯净度极高的珍珠粉。这就是钱向宇始终追求的同仁堂标准。

         敬畏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

        业余时间,钱向宇会深入阅读关于古今炮制方法对比的专业书籍,通过独立思考,探索中药材炮制技艺的精进途径。他认为:“古籍中的炮制方法凝结着古代先民的智慧,有些我们暂时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妙处,但对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要保持一颗敬畏心,不断学习、研究和运用。”

        学得越深,就越热爱。“要用中医药文化影响和造福更多的人。”钱向宇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到行业优秀企业交流学习,参与“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开展“御药300”讲座走进故宫,配合录制中药传统炮制方法纪录片,还参与了2023年国家博物馆“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的布展工作,整理出800余腊叶标本,挑选出80余种供展览使用。

        这些标本都是几十年、近百年来同仁堂保存的珍贵文物。在整理过程中,钱向宇偶然间发现了有个老前辈的名字很眼熟,是师傅于葆墀的父亲。触摸着师爷整理过的标本,钱向宇恍如隔世,看到了中医药文化在同仁堂生生不息的传承脉络。于是,钱向宇心中的那个信念更加坚定——永远保持一颗匠心,为传承中医药文化民族瑰宝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