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项目 ■记者 董一鸣/摄
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再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科创中心的战略定位在不断升级,“三城一区”的底气离不开优质企业的产业支持。“预计2024年,金隅集团新产品新技术收入占比达到23%以上,高精尖产业收入达到67亿元,以更大担当更大力度助力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金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4年,金隅集团高水平服务“三城一区”,开始规划建设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项目。在这里,金隅自有用地——科实五金升级改造,将成为金隅工研生命科学创新中心。昔日的建材城转型为智慧型科技园区,吸引一批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等高精尖产业领域的科技强企入驻,为区域产业迭代革新按下“加速键”。金隅环球贸易中心聚焦半导体产业打造中关村科技商务区,金隅大厦依托金融街区域优势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地标。
在培育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新业态上,金隅“腾笼换鸟”未止步于此。2016年,原金隅天坛家具公司生产基地开始规划、改造,6年后这里成为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金隅智造工场,聚集了200多家创新型科技企业;2015年,金隅集团主动关停兴发水泥厂,并于两年后全面推进升级改造工作。现在的金隅兴发科技园引进以国际著名数学家、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院士为领军的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和德勤大学,化身怀柔科学城“皇冠上的明珠”,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这里成功举办。
以科技赋能区域创新的同时,金隅集团同样以技术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支撑点。金隅集团围绕“四绿一新”领域,聚焦新材料、“双碳”、数智化方向,设立16项集团重点科研项目和5项“揭榜挂帅”项目。2023年,金隅集团研发投入31.1亿元,同比增长20.5%;投入强度2.87%,同比提高14.3%。
以“真金白银”强化科技支撑,金隅集团首轮三年攻关行动初显成效。当前,首批“1+7N+33X”综合体完成建设,新材料、“双碳”、数智化领域创新成果“三箭齐发”。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下,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多源多品种大比例替代燃料技术、超低能耗及零碳建筑技术、城市更新技术、智能巡检诊断与预测性维护技术、高贝利特熟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等“四绿一新”创新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不断涌现。
据统计,2023年,金隅集团新申请专利786项(其中发明专利174项),软件著作权18项;获授权专利623项(其中发明专利103项),软件著作权35项;主编完成并发布标准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0项。此外,还有金隅冀东装备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北京检验院获评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金隅红树林公司、金隅砂浆公司等67家企业,凭借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地位、拓展潜力等多方面优势成功入选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为打通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的匹配渠道,金隅集团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组建“先进胶凝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材料循环低碳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围绕主责主业在高层次项目上持续配置资金、人才、应用场景等资源,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厚积科技创新之力。
在确保完成科技创新攻关三年行动的基础上,金隅集团围绕新材料产业、“双碳”战略和数智化转型制定新一轮攻关行动计划。在新三年计划中,金隅集团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以守正之势激发创新之源,努力建设现代化产业集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