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专题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记者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和通州区委区政府对照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编制印发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任务清单,形成141项任务。政策清单研究提出了区域能源互联网建设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等20项政策。需要国家支持的政策事项清单从探索绿色发展新机制等方面入手梳理了7项内容,旨在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关键领域

        “我们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其核心是抓住‘三大关键领域’‘三大重点支撑’。”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皓介绍,“三大关键领域”聚焦建筑、交通、产业,不断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三大重点支撑”聚焦能源、生态、文化,持续擦亮绿色发展金名片。

        在建筑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大力推行智能、舒适的绿色建筑,推进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全面执行“两个百分百”标准,即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结合城市更新工作,有序开展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在重点区域加快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加大智能建造应用力度,推动建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和规模化、品质化发展。

        在交通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全面建设便捷畅达的绿色交通,坚持“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建设高效绿色、生态友好的交通网络;持续推进M101线、平谷线建设,加快谋划M102线,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加强绿色智能交通管理,探索设立超低排放区,推动区域绿色低碳交通一体化;打造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区,建设优质滨水慢行系统和“水路绿”三网融合慢行体系。

        在产业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加快发展创新驱动的绿色产业,突出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双轮驱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加快存量资源“转绿降碳”和增量资源绿色低碳化发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发挥国企作用深耕绿色金融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城市副中心注重发挥金融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政策落地、组织体系和产品创新、国际合作以及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探索。2023年,金融业对北京城市副中心GDP的贡献率达到29.8%,通州区绿色信贷占比达16.6%。

        在优化城市副中心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方面,重点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加快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城市副中心设立绿色金融专门机构,其中市属国企也积极参与城市副中心绿色金融建设。据悉,城市副中心目前已落地北京银行等5家银行的绿色金融特色机构,专项服务城市副中心绿色金融发展。北京银行作为北京市属国企,还落地城市副中心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同时,北京城市副中心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绿色金融市场主体。北京首只百亿规模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首钢Pre-REITs基金等一批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实现进驻,加速了绿色金融资源在城市副中心的集聚。

        “下一步,在市金融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城市副中心将着力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和各金融机构发展,以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海绵城市等领域为突破口,积极推动通州区气候投融资工作,并优先在城市副中心探索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积极吸引绿色产业国际投融资,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绿色产业。”胡九龙说。

         持续擦亮绿色发展金名片

        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聚焦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让绿色进一步成为城市副中心看得见、可体验、有内涵的深厚底色;构建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体系,开展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试点,完善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调控,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全面实施减油、降气、增电措施;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城市智慧能源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余热利用;积极拓展绿色电力应用,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建成与新型电力系统相适应的智能高效电网;构建保供多元、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推广应用先进能源技术,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打造一批综合智慧能源示范样板。

        北京城市副中心还将加强区域水系生态环境保护,优化滨水空间功能,将北运河打造成为滨水地区新地标;高标准建设花园城市,推进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滨河绿道;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基本建成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加快实施温潮减河工程;持续抓好空气污染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噪声污染综合防治,加强跨区域生态环境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