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内的“未来设计”令人眼前一亮 ■企业/供图
通州张家湾,一座铸造于1998年的铜牛雕塑坐落在北京铜牛厂内。这头牛,曾经目睹无数件承载着老北京人记忆的铜牛牌针织衣运出车间。如今,张家湾被规划为设计小镇,铜牛制衣车间等老厂房腾退后被改造为北京未来设计园区,极具设计感、科技感、工业感、未来感和幸福感。园区内,不少别开生面的“未来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见证时代变迁的老厂房成了未来场景的“样板间”,活力重现。
记者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南门出发,一路向南约1公里,就到了该园区。铜牛雕塑安卧在草坪上,循着铜牛的目光望去,是曾经的铜牛制衣车间,其长度100米,跨度80米。在改造过程中,老厂房骨架未动,外立面经过保温层改造,被覆盖上了灰色与明黄色的金属板,增加了时尚气息。3棵被移植的元宝枫格外惹眼。“移栽过来3年多了,长势越来越好。”北京铜牛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运营部工作人员王瑶介绍道。
这里有宽敞明亮的发布厅、简约现代的办公空间。除了元宝枫,还有不少花墙、草池,让人感觉置身园林。“我们对老厂房的改造必须面向未来,满足设计师的核心需求。”王瑶说,这种“未来设计”非常受欢迎,首都创新设计研究院、北京建院未来设计院都在这里安家。
为了延续厂区的工业历史文脉,在铜牛地块的改造中,于8000多平方米大平层的穹顶两侧专门设计了两个“牛角”,以此纪念“铜牛”的华丽转身。此外,在设计改造中保留了原厂区内的法桐林,将其建设为“铜牛广场”,树池设计成下凹的牛头形,并把铜牛雕塑放置到醒目的位置,形成一个“视觉中心”。原厂区内部高达50米的“大烟囱”也被保留下来,作为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地标。“铜牛”与“大烟囱”作为工业遗产标志物,能够有效提升人们对张家湾设计小镇的辨识度和关注度,从而促进“铜牛精神”的传承、保护、衍生及创新。
在共享办公空间里,有这样一个透明会议室,四周的墙壁类似于玻璃材质,从外面就能看到室内场景。这些墙壁实际上是一种高清屏幕。当该屏幕打开之后,设计师坐在里面能全角度查看设计方案,很有“未来感”。像这种天马行空的设计,在园区内部还有不少。走进咖啡厅,看似平淡无奇的桌椅、灯罩、平面装饰板,实际上运用的都是由一种混凝土脱胎而来的新材料,摸上去很舒服,充满工业文艺范儿。更重要的是,这种新材料的成本比石材、木料低。在咖啡厅角落,一株茂盛的芭蕉长在花盆里,外观好像是用麻绳编制的,伸手触摸,更像坚硬的混凝土。令人称奇的是,制作这个花盆的是能运用3D打印技术的机器人。这些都是园区入驻单位与合作方的设计成果。
在北京未来设计园区的广场上,有一座浅灰色并呈弧形边缘的混凝土材质“大房子”。其玻璃门上赫然写着“3D打印建筑”。该建筑使用的原料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混凝土,可以将建筑废料循环利用。无论室外光线如何变化,室内照明光线都能自动调整变化;5G信号覆盖园区;3D打印技术能让设计图纸与研究成果“秒变”实物……
曾经的工业重镇张家湾,在转型为设计小镇之后,将凭借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带动一批高品质规划设计和科技创新企业聚集,促进创意设计与城市科技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地,并在京津冀地区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