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凤玉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打小在千家店镇长大,我对那里的沟沟岔岔太熟悉了,正好也是一个机会,回家里去看看,为父老乡亲干点实事儿!”回忆起两年前接到到千家店镇担任“第一书记”的通知后的心情,已经57岁的京粮粮贸集团延庆粮油大榆树粮库党支部委员、办公室主任纪凤玉依然有些激动。

        1989年12月参加工作,纪凤玉已在外工作30多年,虽然即将步入退休生活,他却依然选择了这个跨行业、跨专业的挑战——从大榆树粮库到驻村工作。当时,派驻到千家店镇的14个“第一书记”中,纪凤玉是年龄最大的,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纪”。两年派驻期满了,老纪已经舍不得离开自己热爱的乡村工作,2023年年底,他再次向单位申请派驻,继续担任“第一书记”。

         返乡做“第一书记”

        回到千家店镇之后,纪凤玉被安排到红旗甸村担任“第一书记”。红旗甸村村民委员会隶属延庆区千家店镇,下辖红旗甸村、车道沟村、河西村3个自然村,地处延庆城区东北部,距延庆城区65公里,是深山里的小山村。全村常住人口172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共120人,人均年收入水平在21300元左右,属于经济薄弱村。

        刚到红旗甸村,老纪就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一定要在村里干出成绩!”于是红旗甸村委会一楼的宿舍就成了老纪的“家”。老纪到村第一天就在村子里转悠,看看村里的变化、瞧瞧左邻右舍的情况。“老纪,你休息了?咋有空回来了?”村民见到他热情地打招呼。“嘿,这不是想家了嘛,家里一切都好啊?”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在红旗甸村党支部书记韩志国、村“两委”干部、村民的帮助下,老纪很快摸清了红旗甸村的基本情况,进入了工作状态。

        老纪驻村的时间临近春节,在村干部的协助下,老纪对村中的困难户进行了细致了解,办公桌上经常放着他整理的困难户工作笔记以及资料,笔记里密密麻麻记录了贫困户提出的需求、能够为贫困户争取的补助……资料堆了半张桌子,笔记中有一行特别醒目的话:“要有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和信心。”

        2022年春节前,老纪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对村中16个贫困户、2个五保户、5个困难党员进行走访,送去派出单位首农食品集团京粮粮贸资助的米、面、油等春节慰问品。村里的李凤玉老两口,身体不好,儿女长年在外,老两口见到老纪后亲切地握住他的手说:“谢谢来看望我们,让我们确确实实感受到了村里的温暖。”

        老纪回到村经常说一句话:“有啥问题您就直接跟我说,乡里乡亲只要能帮上的,我一定尽力而为。”慢慢地,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找老纪谈心说事儿,家家户户都知道“老纪回村了”。

         杂粮工坊落地生根

        “今年雨水多,粮食收上来太发愁了,也没个地儿存放,只能在那堆着,放久了粮食发霉,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偶尔聊天的时候,老纪听到村民抱怨。听到这个情况,老纪立马联系村干部,了解到在千家店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下,红旗甸村在2021年进行了产业种植结构调整,种植谷子、黄豆、红小豆、绿豆等约180余亩,收成好时各类粮食能产3万斤左右,但是部分村民储粮设施简陋、缺乏储粮知识,导致部分储粮损失。

        老纪跟粮食打了30年交道,深知农民的艰辛,更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他赶忙联系红旗甸村干部进行协商,充分发挥自己“与粮为伍”本职工作的优势和特长,火速联系首农食品集团,争取建设杂粮生产车间项目。2022年1月,老纪同红旗甸村“两委”干部、首农食品集团考察团多次走访调研,准备杂粮生产车间选地、选址、施工筹建等工作。在老纪的不懈努力下,首农食品集团先后投资99000余元,用于购买杂粮生产车间设备、包装等硬件设施,做好杂粮生产车间门窗、地面等软件设施升级改造。历经4个多月,2022年4月底,上有顶盖、下设风口、设计科学、经久耐用的70余平方米的“红旗甸村杂粮工坊”正式落地建成。

        “老纪,这个杂粮工坊来得真是太及时了,俺们今年刚收的粮食存放起来可安心啦。”村民参观着新建成的杂粮工坊兴奋地说。老纪自豪地向村民介绍:“这个工坊不仅能安全存放粮食,减少损失,还能进行加工,一天能加工五六百斤粮食,大伙儿收上来的粮食一个多月就能处理好,给咱省了好多事儿!”

        同时,红旗甸村党支部借助杂粮工坊收入补贴“老年餐桌”,让因资金问题运营艰难的“老年餐桌”重新“起灶开火”,村里老人们仅花费5块钱就能享受两顿色香味俱全的热乎饭菜。“我儿女常年不在身边,我年纪大了,买菜做饭太不方便了,现在每天中午能吃上热乎的饭菜,别提有多好了!”准备吃饭的老人高兴地说,重新起灶的“老年餐桌”传递幸福味道、打造老人的幸福“食”光。

         寻求粮食销路

        杂粮生产车间建好了,解决了红旗甸村民的一件心头大事。转眼到了秋收时节,老纪在田埂上看着乡亲们繁忙的身影,不由得回忆起小时候也是这样跟着家人在田间忙碌。“老纪,又来视察啦?”村民老韩的大嗓门儿把他的思绪拉了回来。“今年收成挺不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吧!”老纪一边查看地里的粮食,一边向老韩了解情况。“收成好是好,咱村远怕是不好卖哟!你在城里工作,帮着大家伙儿找找路子,把粮食卖进城里吧!”老韩开着玩笑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纪立刻咨询了红旗甸韩志国书记关于村里粮食销路的情况。了解到村子路远地偏、交通不便、粮食外销困难,老纪迅速联系原派出单位京粮粮贸集团,寻求粮食外销途径,几经沟通,京粮粮贸集团同意到红旗甸村对村庄粮食质量、品种进行考察。

        为了顺利通过考察,老纪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田间地头忙碌。老纪年近60,身患痛风多年,山里一早一晚冷飕飕的,凉风一吹,痛风又犯了,他忍着关节疼痛,坚持陪着考察。

        接下来的几个月,京粮粮贸集团考察团队先后多次到红旗甸村对粮食情况实地考察,老纪一次不落、次次陪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红旗甸村粮食因外形完整、颗粒饱满、质地坚实、品种丰富通过考察,被定为优质杂粮。京粮粮贸集团决定对红旗甸村加工的杂粮进行收购,为村里创造经济效益109400元。收入增加了,村民在粮食种植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成就感、激发了发展动力。村民纷纷夸赞道:“老纪,你回村来可真好!要不是你,俺们哪有这么好的机会建那么好的粮食间、卖那么多的粮食!”

        两年过去了,红旗甸村悄然发生了变化,杂粮生产间建起来了、五谷杂粮有精美包装了、村里粮食销路不发愁了。老纪形容自己像一粒谷米,经过两年驻村生活的摸爬滚打一同成长了,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现在能轻车熟路地帮助村里解决很多民生问题。

        “因为我的根在那里,父老乡亲需要我,我有责任帮村里大伙儿解决问题、做点事情!”老纪这样回答回村工作的原因,他记得那片土地,记得父老乡亲的双手沾满泥土、臂膀强壮有力、内心渴望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