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雪松检查扫雪车车铲 ■记者 刘偶/摄
自12月12日晚9时强降雪开始,至12月15日凌晨雪停,在整个扫雪铲冰保障期间,作为项目部生产负责人的他,始终坚守在现场一线,从指挥调度、现场巡查到驾驶滚刷车扫雪、驾驶洒水车撒融雪剂,只要有需要,他随时上阵支援每一个岗位。他,就是首发养护公司养护事业部第十一养护项目部生产负责人靳雪松。记者跟随靳雪松一起,体验了这次强降雪中“养护人”的坚守与不易。
靳雪松自2007年入职首发养护公司,今年是他在北京进行扫雪铲冰保障的第16年。多年来,每到汛期和降雪季,提前备勤、24小时在岗、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已成为他的习惯。十一项目部主要负责京新高速养护工作,在每年双向全长75.4公里道路的铲冰扫雪工作中,35名司机,30余名除雪作业人员,23台扫雪车,17台洒水车,是该项目部的全部资源。
12月14日晚9时,京新高速上,强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噼里啪啦地拍打在靳雪松驾驶的巡查车风挡玻璃上,能见度低,风力大。“这刚停了没半小时,怎么又下大了?”突然,靳雪松的对讲机里传来扫雪队员的声音。“马上调整扫雪计划,停止四车道扫雪作业,改为两车道保通作业。”此时,靳雪松表情凝重,之前晚饭时间刚制定好的夜间扫雪方案立即改变。“扫雪就是这样,我们根据降雪量,制定有多套不同的方案,随时会根据雪情动态调整,在资源投入和清雪效果中使用最佳方案。”靳雪松说。
在高速公路扫雪铲冰过程中,扫雪方案不光要考虑雪情大小、天气温度,同时还要考量车流量和车型种类等多方面因素。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降雪过程中扫雪,关键要同时发挥好各种除雪铲冰设备的组合和融雪剂双重作用,尽可能延长路面“不见白”时间。“京新高速,夜里气温低,车流量小,桥区路面多,缺乏汽车尾气对路面积雪加热和车轮碾压积雪,而现在又是暴雪级强降雪,如果采用4车道全面清理,用不了15分钟,路面又是一层积雪,所以我们先扫2车道,通过缩小清扫范围,增加作业频率,从而首先保障客车和货车能正常通行,然后在雪量减小后再扩大作业范围。”靳雪松说。
夜里11时,京新高速上,随着降雪量不断增大,除雪车辆司机仍在鏖战。为让司机能有短暂休息,保障驾驶安全,靳雪松从巡查车下来转坐进扫雪滚刷车,开始临时替班清扫。顶风冒雪,道路打滑,路况复杂,在清扫中,靳雪松既要控制车速,保证融雪剂撒布均匀,又要兼顾道路两侧情况,保障作业安全。“雪情严峻,除雪车司机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绝不能有一丝马虎。”靳雪松说。随着作业车辆驶过,道路顿时变得干净、畅通。
靳雪松介绍,一般扫雪滚刷车时速需要控制在30公里/小时,要求司机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降雪后,私家车有时候打滑,我们需要避让作业,并且错峰清理积雪,避免作业盲区出现危险,虽然时速只有30公里/小时,却有着更高的驾车技巧要求。”滚刷车作业时,积雪有时会被滚刷抛起来近两米,每隔一段时间,靳雪松就要停车检查清雪铲刀刃和清理后视镜及滚刷机械。
在迎战本轮降雪中,“迟到”的午休是所有队员难得的休息时间。“我们都是人休机不休,这不下午1点多了嘛,我们回单位宿舍吃个饭,也就是10分钟,休息休息,调整一下状态,就又要出发了。”有着15年扫雪经验的清扫车司机张铁林告诉记者。“由于雪情不定,这几天我们司机基本都是在车上休息,困了就在车座上眯会儿,只要听对讲机里有清扫需求,我们会迅速启动车辆,直接进入作业状态。”靳雪松说。
在采访过程中,靳雪松的手机、对讲机响个不停,经常多个扫雪难题同时向他抛来,但他处理起来从容淡定,完全驾轻就熟。“每次扫雪保障都是这样,我们有的司机一下车,脚掌都快没知觉了,必须跺几下,才能走路,虽然辛苦,但看着路面干净,过往车辆快速通行,我们心里就豁然开朗,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靳雪松由衷地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