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安家庄特大桥顺利转体 ■记者 周宇杰/摄
11月28日,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安家庄村的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工程安家庄特大桥上跨丰沙铁路转体桥顺利转体。在4台千斤顶的牵引下,钢桁梁左幅、右幅分别逆时针旋转25度、24度后到达设计接收墩位置。自此,全球首例墩顶双转体曲线钢桁梁斜拉桥成功跨越丰沙铁路、永定河、109国道。
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是提升门头沟山区段交通质量的重要基础设施。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京西地区高等级路网,从西六环到门头沟区清水镇,将由现在的用时近两个小时缩短到40分钟。“今日,钢桁梁完成体系转换,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下一步将进行为期1个月的支座安装和落梁等附属施工。”中铁六局国道109项目部项目经理路祥龙介绍。
安家庄特大桥上跨丰沙铁路转体桥是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唯一一座转体桥,也是全线控制性和关键性咽喉工程。该工程位于门头沟区王平镇安家庄村,桥梁起于丰沙铁路北侧,先后跨越丰沙铁路、永定河及109国道。其左线、右线分幅布设,左幅为钢桁梁斜拉桥,转体重量15800吨;右幅为连续钢桁梁桥,转体重量9400吨。为不影响既有铁路正常行车,保证施工安全,该工程采用墩顶同步转体法施工。
整座大桥的转体系统位于30多米的高空,是转体施工的“心脏”,结构十分复杂。据了解,在转体施工过程中,该工程采用智能化同步控制牵引系统、智能化实时可视监控系统,监控转体梁关键截面应力、桥端位移、转体速度、空间位置、牵引力等相关参数,实时掌握转体桥的状态,确保左幅、右幅桥体转体速度同步。该工程采用北斗定位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转体速度、俯仰角和横滚角等数据,并将实时数据回传BIM信息模型,实现“线上模型+线下实体”同步转体,提高了转体施工安全性。无论是桥梁转体结构设计,管柱内外交替焊接,超大型、超重型盖梁吊装,还是百米高空对2097种钢桁梁杆件的拼装均采用国际顶尖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在施工过程中,中铁六局成立了科技创新团队,坚持全过程应用BIM技术。该科技创新团队在施工期间应用BIM模型指导施工,确保加工及一次性拼装精确到位。科技创新团队创新应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验证加工精度;采用BIM+GIS技术提前模拟拼装施工,规避碰撞点,降低二次调整的风险。科技创新团队还应用了“小型焊接机器人”“磁吸式高空焊接保温装置”“大吨位落梁滑块卸落装置”,改造了悬拼吊机,有效解决了焊接、冬季施工、体系转换、悬拼施工中的难题。
据悉,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正在加紧施工,目前,全线35座桥梁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全线16座隧道中13座已实现了双线贯通,剩余黄台隧道、饮马鞍隧道预计在春节前贯通,小龙门隧道预计在2024年5月贯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