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一块田野上,一台占地约400平方米的1.5兆瓦风电设备安装完毕开始运行。风机满发时,桨叶每转动一圈,可以发电2.4度,可收益约1.2元。这台设备是京能集团乌兰浩特呼和马场300兆瓦风电项目143台风机中的一台。京能呼和马场风电项目规划分三期建设,目前已分两期投产装机容量99兆瓦,2019年发电量达2.2亿千瓦时。

        内蒙古是我国大型能源送出基地,拥有全国最丰富的风能资源,具有天然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产业帮扶,京能集团在推动扶贫协作中也实现了企业自身发展。2017年底,兴安盟被纳入北京内蒙古扶贫协作范围后,京能集团便与兴安盟签约京能集团呼和马场200兆瓦风电项目(三期)。2018年,市国资委与兴安盟围绕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对接交流,京能呼和马场风电项目成为《全面深化北京内蒙古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签署后,北京市国资系统首批签约落地的项目。

        目前,京能呼和马场风电项目三期工程最后一批风电设备正有序安装施工,已经并网125兆瓦,预计到今年9月底,该项目可实现300兆瓦全部并网发电,成为整个兴安盟乃至京能集团已投产的最大风电项目,预计每年可实现利润超过1亿元。该项目办公区位于兴安盟一处广袤的荒草地,四周只有零星几间农房,“我们这里一共23个人,有时候一个月都没有外人来。”项目负责人李健说。

        整个办公区占地约10000平方米,现场员工从建设之初便驻扎在这里。虽然生活很枯燥,但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在7.1亿千瓦时,每年将节省标煤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万吨;同时将为地方带动投资25亿元,截至目前为地方累计创造税收2960余万元。看到项目产生的这些数据,大家觉得再苦也值得。

        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该项目还积极在兴安盟开展协作帮扶工作。李健介绍,工程建设期项目带动区内大批农民工就近就业,同时还要求各施工单位主动挑起稳就业保民生的担子,优先就近雇佣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缓解疫情期间农民工打工难、收入低的窘境,截至目前,累计雇佣当地农民工达400余人次;生产运营期,随着扶贫工作深入,通过“蒙汇鲜城乡帮扶生鲜连锁企事业单位直供通道”采购建档立卡户的农副产品已成常态,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也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对风电场长李二保明而言,143台的风电设备运转全部通过控制室里的10台电脑进行控制和管理。“原来风力发电至少要达到3.0米/秒的风速才能转起来,现在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和运营研发,风速达到2.5米/秒便可发电,直接提升了整个项目的效益。”李二保明说。

        李二保明口中的风电设备,便是分布在办公区四周如同风车般的风力发电机。正在安装的这台风机机舱总重量超过130吨,高度为85米,三片桨叶转动时的扫风直径为115米。站在施工现场,远眺已经投用的设备,每间隔5秒钟可转动一圈。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凤阳介绍,风力发电就是利用自然风带动桨叶转动再传输到发电机进行发电,而风机发出的电还需要经过两次升压,以220千伏高压接入大电网,再通过特高压直流直接送到山东电网。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预计可以生产7.1亿千瓦时无污染、零排放的绿色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