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智慧产业园年内主体结构封顶                                       ■企业/供图

        10月25日,记者从北京城建集团土木工程总承包部获悉,继9月30日零碳智慧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地下主体结构全面跃出地面后,该工程全面转向地上钢结构施工阶段,300余名建设者正日夜奋战,预计到年底主体结构将实现封顶。

        零碳智慧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位于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地下2层,地上5层,总建筑面积72431平方米,其中,地下24378.01平方米,地上48052.91平方米,地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为钢框架结构,建筑功能涵盖展厅、报告厅、运营中心、市民办事大厅、办公区和餐厅等。

        为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项目以绿建、低能耗、低碳为目标,依托人工智能、绿色建材、健康建筑、零碳建筑等先进技术体系,采用钢结构装配式技术,使用低碳建材、高性能天窗系统、呼吸幕墙系统、屋面辐射制冷膜等新型绿色建材,采用地源热泵、地道风、碲化镉光伏幕墙等能源形式,利用内敛式建筑设计海绵城市体系,通过技术运用,实现绿色生态、健康舒适、节能低碳与环境可持续的多性能平衡,充分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新旧功能转换,具有引领性、示范性意义。

        “项目建设场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下水位埋深0.5米-1.7米,土质为黏土层、粉土层、细砂层交替叠布,基坑北、东、南三侧边线紧贴市政道路边线,两边线间距最小处不足2米,道路下方市政管线自上到下分层排布至地下6米……诸多不利的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给基坑支护、桩基施工及土方开挖带来的重重挑战。”项目总工程师张清东说。

        随之而来的是支护锚杆施工过程中需要避让管线、锚杆穿越止水帷幕会导致大量泥沙和地下水涌出、地表沉降对周边道路地下管线安全和边坡稳定非常不利等难题。项目部邀请专家召开专题会分析研判,制定专项方案,并经过多次试验、总结、改进,形成了一套集地下管线物探定位、坑外短时降水、粉砂地层钢护筒跟进成孔、地下水水位以下旋喷锚索、锚杆孔口快速堵漏、锚杆预注浆和二次注浆等多道工序于一体的适用于现场条件的锚杆施工方法,过程中再结合管线探测结果调整锚杆位置和角度,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得以顺利开展。

        项目负责人李赋表示,团队将抢抓施工黄金季,在全力冲刺年底主体结构封顶这一节点目标的同时,陆续组织开展地道风管道埋设、土方回填、二次结构砌筑等分项工程的施工,为明年年底实现工程竣工这一总体目标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