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安在为琉璃艺术品制坯(资料图)                               ■记者 董一鸣/摄

        位于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门头沟琉璃渠村被誉为“中国皇家琉璃之乡”。村里的琉璃官窑厂拥有760年的官式琉璃烧造历史,至今仍为故宫等皇家建筑以及新中国“十大建筑”烧制琉璃制品。正是在这里,北京明珠琉璃制品有限公司(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 )古建琉璃工赵长安与琉璃结下了不解之缘。2011年,赵长安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烧制技艺北京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不久前,他荣获了古建琉璃工工种“北京大工匠”荣誉称号。

         拥一腔热爱    可抵万难

        今年57岁的赵长安是一名官式琉璃烧造匠人。自1993年起,赵长安便投身琉璃烧造事业,至今已有30年。他曾先后参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南京明孝陵、山西五台山等国内诸多历史建筑的修缮和复制工作,还为国外知名琉璃建筑提供设计和安装指导,其设计的琉璃艺术品种类较多,获奖颇丰。

        因儿时的一次机缘巧合,赵长安对琉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工作后,他顶着全家人反对的压力,毅然申请调到琉璃制品厂,并拜师李朝元和范淑英夫妇学习琉璃烧造。他踏踏实实,勤学苦干,从最初的制作模具做起,逐渐掌握了琉璃烧造的基本技艺。凭借一腔热爱,赵长安成为目前全国仅存的5位官式琉璃吻作大师之一和仅存的两位可绘制官式纹样大师之一。

        1999年,国家博物馆大修,檐头上所有的琉璃构件需原样复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赵长安在29米高的脚手架上,顶着冬日的寒风测量了近百件琉璃构件,确保每一处尺寸都精确到毫米,最终顺利完成了国家博物馆琉璃构件的精准复原。2006年,赵长安受邀参与故宫太和殿的修复工作。其中,太和殿拆下的“仙人”是市二级文物,复制难度和复制标准极高。经过两个多月的雕琢,赵长安反复测量、推算及测试原料含水率成型效果,终于复刻出完美的“仙人”。故宫文物专家在验收时,对“仙人”上羽毛的数量、方向、大小等进行逐一确认,竟与原件分毫不差。此次修缮工作得到故宫专家一致赞赏:“皇家琉璃,没走样!”

         守一份匠心    点亮人生

        2013年,琉璃制品厂关停。赵长安却没有因此停下对琉璃的研究。他参与编写了《官式琉璃今解》一书,历时4年多为该书绘制插图数百幅,整理各种数据1500多条。“希望让官式琉璃烧造技艺能够以图文的形式完整记录下来。”赵长安说。如今,此书已成为琉璃行业权威性标准规范,具有宝贵的参考借鉴价值。

        “琉璃渠的皇家琉璃是建筑琉璃,目前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少,如何将中国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中,生产出可以日常使用的琉璃制品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赵长安深知,若让琉璃烧造技艺真正实现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就要结合环保新工艺,开发群众喜爱的新产品。

        为此,赵长安翻阅了大量色彩、设计等方面的图书,大胆借鉴了瓷器、雕塑等工艺品的外形和制作工艺,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开发出微缩老北京门墩儿、微缩太和殿走兽、影壁挂件、琉璃佛像、琉璃鼎等多款琉璃艺术品,深受大众欢迎。

         擎一簇薪火    代代相传

        2020年,金隅集团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传统技艺恢复琉璃生产、落实非遗传承保护的相关意见,全力打造“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赵长安欣然同意返回原单位就职,扛起古法琉璃烧造技艺抢救性恢复、保护与传承的重任。

        2021年,赵长安组建琉璃非遗传承工作室,以传承琉璃烧造技艺为目标,用“师带徒”方式逐渐恢复传统窑烧技艺,原汁原味地实现古法烧制技艺传承。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教学与演练,持续开展“教、帮、带、传”活动。目前,琉璃非遗传承工作室已经逐步形成可持续的人才梯队结构。

        在赵长安的不懈努力与协助下,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恢复古法琉璃烧制技艺。今年2月,园区开窑,熄灭十载的窑火重新点燃。“窑火重燃,再现琉璃渠官窑760年的辉煌历史,延续官式琉璃760年的坚守与传承。”赵长安表示。

        “择一事,终一生”,赵长安始终为琉璃事业忙碌着。“如今,千年古窑窑火重燃,曾经的皇家琉璃以崭新的面貌回归大众的视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京西琉璃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琉璃制作技艺一定会传承得更久远。”赵长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