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药品生产线 ■企业/供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作为一名国企干部,将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中医药事业的指示要求结合起来,落实落地各项工作。
2012年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受到了空前重视,发展迅速。
2015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强调,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发表重要讲话,“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有所突破”。2018年10月,习近平在考察广东时强调,“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中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中医药企业要把企业战略调整到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上来,为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不是过去的那种只追求速度和规模的粗放发展,而是表现在既要有规模,又要有质量;既要有一定的速度,又要有经济效益的集约式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这既是国企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国企的使命责任。我们要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对市场结构与产品结构“双优化”、品质与管理“双提升”,持续巩固同仁堂的品牌地位和影响力。以供给侧引导需求端,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更多品质生活需求,坚持守正创新,做发展能力一流的企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好这一宝贵经验和根本原则,传承好同仁堂的百年品质、技艺,总结、凝练、弘扬工匠精神,把同仁堂的“老”和“新”统一起来,守正创新,着力推动管理信息化、营销数字化、供应链网络化,流程优化,不断提高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诚信体系、溯源体系等各方面建设水平。深化绿色低碳发展,推广运用新能源、新技术;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扩大开放交流,着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强化与行业协会、高校、科研单位、医院等平台的合作,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提升同仁堂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加强同行业间的产品交流和技术交流,对标先进,不断补短板、强弱项。
一、提品质,突出质量内涵
完成“零缺陷”管理升级。以产品与服务“零缺陷”为追求,完善“8S”质量体系建设,推动过程控制、全流程追溯、“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理念融入质量管理。聘请专业机构对集团系统零缺陷管理的组织架构、实施步骤进行系统评估设计,进一步提升各单位“零缺陷”管理水平。各二级单位制定“零缺陷”管理方案,推动管理要求落实落地。
组织全系统质量月活动,举办质量知识竞赛、质量派出人员及质量检查员评比、同仁堂质量故事征文等活动,提升全系统质量意识,营造崇尚质量、牢守基石的浓厚氛围。
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依据国家及地方的药材、炮制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及时修订具有同仁堂特色的药材质量和炮制标准,并扎实抓好宣贯执行。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2023年标准修订方案,并推动方案落实落地。
强化质量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质量派出制度,加强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和质量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健全五级质量监管模式,要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产品实现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各环节标准、规范、程序、规程等要素。加强对生产基地、委托加工企业的飞行检查,实现委托加工企业全覆盖。
对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风险的企业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追责问责,即问题未查明根本原因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责任人、相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纠正、预防措施未制定到位不放过。
加强能力建设。一是通过专项检查督导各单位严格落实质量人员派出制,保持质量派出全覆盖状态;推动各单位提高检测人才队伍水平,扩充质量检查人员队伍。
二是提升检测能力,制定全系统检测能力提升计划,统筹加强检测能力建设。推动研究院建立中心实验室,通过信息化监管手段,加强对各单位检验结果的监督与指导。各工业单位加大检测仪器设备投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检测能力和效率,确保检测能力与生产供应相适配。
二、盯品种,加强科研攻关
统筹大品种科技培育工作。按照集团部署的名优品种、特别是独家品种培育计划,加快推动独家品种的研发培育。在现有临床研究基础上,根据品种进入专家共识和诊疗指南、所需提供的科研数据及证据等级,根据市场销售需求有针对性与权威专家合作,积累临床推广资料,充分挖掘临床价值。不断丰富品种的基础研究技术资料,为品种的临床新应用拓展和学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对品种临床不良反应信息整理,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并做出反馈,以降低企业和用药人群的风险。
重点项目研究。加强对重大科研项目、新产品的审核,推动各单位加强新药、新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三甲医院进行创新药开发合作,加快推进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开发,再启动10个经典名方的开发。加快大健康产品的研发速度。加快海外产品研究和布局。
健全协作共享机制与平台。集结行业优质资源,联合科研院所、院士团队、顶尖专家团队以合作政府支持项目,共建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等形式,集中品种、品质、品牌方面寻求“产学研”合作,实行纵深和横向两翼协同发展,实现科研成果及转化效率效益共同提升;完善系内运营协作平台,围绕高质量品牌建设,力争组建集研发、生产、质量、营销于一体的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利于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协作模式,确保科研服务增速;规范内部管理制度,高效运行内控管理机制,确保管理顺畅高效。
三、补短板,做好相关子公司工作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发挥好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作用,形成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继续完善市场化考核激励机制、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领导干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整治不良风气,持续改进作风,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深化、转型、联动”要求,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以大品种战略为主线,深层次实施营销模式转型升级、品种供应敏捷高效、管理体系效能提升、增长领域多元拓展等工作,保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态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