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资料图)               ■企业/供图

        捧着手中的照片,92岁的北京建工一建公司退休职工陈宝泉的手微微颤抖,“这上面的人都是我曾经青年突击队的战友,而我们的故事还要从那个冬天开始……”

        陈宝泉所说的“青年突击队”是1954年在北京展览馆建设现场成立的全国首支青年突击队——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作为全国青年突击队的发源地,从第一支到如今超过500支青年突击队,现有队员6000余人,北京建工集团构建起了科研攻关、工程建设、企业管理等各条战线上的青年突击队体系,并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源起北展    成就时代经典

        1953年秋天,在新中国首批公共建筑之一的北京展览馆工程现场,面对有着跨度32米,高22米拱顶的苏式建筑风格的图纸,建设者们犯了难,怎么把这个造型做出来,现场的7个木工组愣是没有一个敢接这个“活儿”。

        1954年初,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工程一线的党团组织精挑细选,成立了一支由18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21岁的陈宝泉便是之一。

        每天6点起床,到了晚上10点之后才能睡觉,这是陈宝泉和队员们的工作常态,这期间除了上厕所和吃饭,几乎都在干活。

        陈宝泉记得当时机械少,很多建筑材料都需要自己扛上去,“一根木方子4米多长,几根摞在一起有100多斤重,我自己扛着就上楼了,每天上下多少次自己已经记不住了。”身高不到170公分的陈宝泉说。

        除了白天忙碌的工作,到了晚上突击队还要召开小组讨论会,会上每个人都要通报自己当天的工作量完成情况,针对遇到的问题找原因,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在第二天的工作中及时调整过来。此外突击队内还组织互帮互助小组,大家可以说是不分你我共同努力,确保每天任务超额完成。

        在陈宝泉记忆中,很多突击队员到了中午吃饭时都会选择晚下工一会儿,多抢出一点进度。同时到了饭点,大家也在现场对付两口就继续工作,就是为了能多省出一些时间干更多的活儿。

        在突击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展览馆工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施工高潮,施工进度和质量达到甚至超过前苏联专家的标准,一时间,青年突击队员成了现场的“明星”。

        1954年4月,团中央书记接见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夸奖他们“带了个好头”。同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市关于青年突击队工作的报告,肯定了青年突击队的首创精神。

         辐射全国    见证青年力量

        青年突击队这个新事物得到党中央、团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突击队就像一股春风,迅速推向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成立青年突击队的热潮。此后,青年突击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激励着一代代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而就在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接受中央领导接见当月,在北京地质学院,另一支青年突击队悄然成立了,它就是北京建工三建公司的张百发钢筋工青年突击队。成立当年,突击队以承接71项任务、以平均达到定额145%的成绩在行业内引发轰动,这一数据相当于节省了772个人工,减少钢筋投入12吨。高效作业带来了大把时间,为此,张百发带领突击队员学习焊接、混凝土浇筑等工艺,在诸多工程现场,利用突击队钢筋施工高效快捷的特点,协助其他工序,被誉为“全能集体”。

        “放样技术高不可攀,不放大样除非鲁班。”这是当时建筑行业流行的一句话,在北京建工三建公司李瑞环木工青年突击队看来,创新工艺工法并非高不可攀。作为团队领头人的李瑞环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突破传统。通过努力,他考入北京建工业余学院学习数学,无论走到哪里,总带着那个小书包,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李瑞环带领突击队在人民大会堂建设现场与传统的放样工艺挑战,不仅7天的工作量仅用3天半就完成了,还将计算方法变成了简易的计算表,提供给工友使用。196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青年鲁班》,影片主人公李三辈因技术革新被誉为青年鲁班,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李瑞环。

        对陈宝泉来说青年突击队也留下了遗憾,那张宝贵的集体合影中少了自己。陈宝泉说:“1954年春节我因为参加青年突击队延期举行婚礼,等工程进入尾声时,我赶着回家完婚,错过了和大家的最后一次合影,工程结束后,突击队成员成了各工地的抢手人才,大家也分散到全市其他工地为首都建设忙碌,没有再一起相聚,这张照片是唯一的纪念。”

         使命担当    描绘美好未来

        “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美丽之花。

        去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共青团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组建青年突击队并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展现出敢于拼搏、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给予了高度评价。

        今年4月1日,共青团中央召开的加强新时代青年突击队工作推进会上要求,各级团组织要加强历史传承,增强历史主动,彰显历史担当,更加坚定地举起“青年突击队”这面青春的旗帜、光荣的旗帜,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新时代新征程勇打头阵、争当先锋。

        凝聚在党旗下,成长在队旗下,“青年突击队”这个响亮的名字已经从火热的工地走向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成为创业、革新、奋进的生力军。在作为青年突击队发源地的北京建工,集团党委坚持“政治建队”“建楼育人”,将青年突击队建设作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不断完善青年突击队工作体系,到持续丰富青年突击队活动形式,再到通过建设人才公寓等举措为青年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全面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强基固本共谋发展”的青年突击队管理大格局。

        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北京建工新时代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党和国家召唤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从服务保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等重大政治任务,到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积极助力;从投身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等重大工程建设,到担当脱贫攻坚、对口援建等急难险重任务……“政治建队、建楼育人,艰苦创业、崇尚实干,善于学习、锐意创新,拼搏奉献、争创一流”的青年突击队精神在北京建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推动企业发展、员工成长注入了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