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绿茵国际功能区完工亮相 ■记者 董一鸣/摄
近日,由北京建工六建集团建造的南海绿茵国际功能区全面完工亮相。未来,该园区将成为丰富北京市体育和休闲文化元素,引领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城市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
南海绿茵国际功能区总占地面积约67万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5.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67万平方米,配套运动休闲公园约47万平方米,预计规划多块足球场、网球场、棒垒球场,以及6万余平方米多功能草坪,可满足多种球类、拓展运动、全民健身及亲子活动需求。整个园区由B-04、B-06、B-11三个地块组成,主要使用功能为办公、商业、车库及配套设施。
开工以来,北京建工六建集团团队克服了诸多困难,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圆满完成。B-04、06项目负责人刘梦雄介绍,在结构施工过程中,项目遇到了深基坑与高支模两项超危大施工,基坑局部开挖最深处达10.38米,其余为7.38米,项目团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土钉墙加喷锚护坡形式,过程中每开挖一步观测一次,确保了基坑施工过程的安全。现场多个办公楼多个部位混凝土模板支撑搭设高度达8米及以上,属于超危大施工,由于部位多难度大,对技术要求高,项目技术部提前编制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论证,并严格按照论证后方案进行现场交底,顺利克服两大施工难点。
B-11地块虽是3个地块中规模较小的一个,但地下室结构施工中涉及的“双螺旋车坡道”是最大难点,这种坡道如同DNA基因链条一样呈现螺旋布局,“这种布局可以在同一空间中植入两组汽车坡道,有效节省了建筑内部空间,增加了设备用房及配套设施空间。虽然是双螺旋结构,但是在出入口则分布于建筑的东西两侧,在提高车辆通行数量的同时,向两个方向分流了车辆进出的压力,提高了地下车库的运行效率。”B-11项目生产负责人史志浩说。为了实现螺旋结构,施工中对坡道两侧墙体的模板支撑和标高控制要求极高,项目团队采用BIM技术采集空间坐标信息,保证了安装精度,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周转材料使用和劳动力的投入。
同时,BIM技术的应用还解决了管线综合布置的难点。B-04、06项目总工王立宾说:“运用BIM技术,施工前进行管道建模,检查管道碰撞问题,通过复杂节点建模,使复杂节点可视化,不但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工作效率、增强工程的精益化管理,还有效提升了施工过程中的监控管理能力,促进了施工生产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南海绿茵国际计划于今年7月开园试运营,届时将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需求,打造“体育+文化”“体育+科技”“体育+旅游”的城市复合型业态园区,助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