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徽1910文创园内,即将营业的酒酷空间综合商业体 ■记者 董一鸣/摄
锅炉房变身攀岩馆、仓库变身航天科普体验馆、生产车间变身全天候文创商业街区…….近日,全新改造后的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开放迎客,曾经的葡萄酒厂房转身网红打卡地,让市民在家门口即可感受葡萄酒文化。
修旧如旧的工业风
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2号,作为北京市首批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项目,该园区由原“北京龙徽葡萄酒厂”改造更新而成。园区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约45000平米,整个园区以“一个街区、两个中心”为定位,着力打造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街区、国际葡萄酒文化传播中心和科技商务交往交流中心。
“园区改造以‘修旧如旧、整旧如新’为原则,在建设工作中力求历史文化与特色风貌相平衡。”一轻控股公司所属北京龙徽酿酒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王珂表示。
走进改造后的园区,一栋栋两层楼高的红砖瓦厂房掩映在绿树丛中。偶尔抬头,数个高达五六米的酿酒用酒罐,被作为装饰品放置在“酒库空间”商业综合体楼顶,无声诉说着曾经的酿酒故事。
园区工作人员介绍,为还原老旧厂区红砖绿瓦的时代风格,同时又与新时代工业风相融合,在改造过程中,设计人员特别采用了锈板、铁艺、玻璃、暖钢、陶瓷等设计元素,最终打造出“源于1910”“从马尾沟到玉泉路”“国宴上的中国红”等景观主题节点,并通过水景广场、雕塑小品、文化标识、草地树林等载体将历史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被感知的视觉美学体验,整个园区仿佛一个露天大展,记录传承百年老厂的悠久历史。
无围墙的开放式街区设计
在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整个园区没有一处围墙,全开放式设计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全天候开放式街区空间,同时也让居民有更多的休闲、体验、消费的场所。
据工作人员介绍,考虑到老酒厂不仅是一代人奋斗留下的痕迹,也与周边社区生活息息相关。项目改造主体北京龙徽国际酒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按照“园区、街区、社区”三区融合的发展理念将老旧厂房打造为开放式、步行式的文化街区,用“留白增绿、多元共生”的方式再造城市公共空间,用博物馆、艺术馆、科普馆、体育馆等文化民生项目进一步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更新后的园区承担起一部分城市服务功能,形成文化园区、文化生活、文化消费为一体的新模式。同时,周边社区居民漫步在街区时,也如同踏进了记忆中的流金岁月,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文化、科技、休闲服务供给,更加便捷的分享公共文化、城市更新的建设成果。
在园区内,记者看到曾经酿酒工人生活、休息的老旧宿舍被更新为特色美食街区,吸引了大批游客;被保留的水泥酒池与斑驳的墙体成为了最佳的公共艺术展陈载体,持续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曾经每小时可灌装1万瓶小香槟、葡萄气酒、宫桂葡萄酒等传统葡萄酒的灌装车间,已成为园区单体面积最大,融合文化、科技、商业等多种业态的文化中心。
此外,园区自运营的国际酿酒大师艺术馆作为曾经的北京葡萄酒厂第一生产车间,也被称为桂花陈车间,用于桂花陈酒的调配、储存和罐装。经过本次创意设计、精心改造,最终将该车间打造为综合性文化服务空间,为科技企业、文化企业、社区居民提供艺术展陈、视听表演、品牌传播、社群交流、交互体验等常态化的支撑服务。
据了解,下一步园区还将建设自走式立体停车楼、增设社区警务服务站,进一步方便周边社区居民,织补完善区域城市功能,让周边社区居民更加便捷地分享公共文化、城市更新的建设成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