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探地雷达检测车 ■记者 刘偶/摄
精准扫描、快速成像,不但准确度提升10%以上,同时检测效率也提升近10倍。8月10日,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公司三检所最新引进的三维探地雷达检测车快速驶过香山纪念馆门前道路,此时车内显示屏迅速将路面地下三米范围内各类道路病害呈现出来。三检所项目负责人张鹤说,通过最新引进的三维探地雷达设备,目前已为海淀区机动车道路把脉问诊,预计本月底将完成剩余人行步道的探地病害检测工作。
“相比传统二维探地雷达,我们现在可以更好地分辨出道路病害的具体情况,像空洞这类病害,我们可以在电脑上360度查看空洞细节。”张鹤告诉记者,如果把道路结构比作一块面包,二维探地雷达相当于把面包压扁了,道路中的空洞、疏松等病害与地下管线重叠在一起,只能看到大概的形态。而全新升级的三维探地雷达,是把面包切成片,没有重叠的断面图像,就像给道路做了“CT”,各种病害一目了然,无处遁形。“我们现在的三维探地雷达可实现厘米级探测精准度,拳头大的空洞,只要我们设备扫描一次就能被立刻发现。”张鹤说道。
除了检测精度得到大幅提升外,三维探地雷达的效率也提高不少。记者在现场看到,传统二维探地雷达车仅配备一根探地检测天线,因此每次有效检测宽度仅为30厘米,一条常规的两车道道路,检测人员通常需要来回进行七八次检测。而三维探地雷达车,凭借自身最新配备的15根天线组,检测宽度可达1.8米。“同样一条车道,二维雷达来来回回至少要测四遍,有了这台三维雷达检测车一遍就搞定了。”项目组司机告诉记者,除了宽度能够覆盖整条车道外,作为一台全地形三维雷达,当检测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前进时,三维雷达的悬挂系统还能轻松适应崎岖不平的复杂路面。
“别看这台检测车平平无奇,实则里面处处暗藏玄机。”在检测现场,项目检测人员一边介绍,一边熟练的组装起三维雷达模块。记者在现场看到,作为一款拖拽式探地雷达,整个雷达需要2人合力组装,它除了内置15组200兆赫的三维阵列天线外,同时搭载的动态GPS和4个高清摄像头,不但可以采集到大量高密度、高分辨率、高精度定位的雷达数据,同时还能将采集的路面坐标和地表特征相互关联。检测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精确到厘米级的三维数据通过先进的算法实时呈现在车内控制室的显示屏上,检测人员可以根据三维图谱查看和分析探测成果,做到精准“号脉”,直达病灶。“别看我们图像就黑白灰三种颜色,同时波纹不定,但其中承载了非常丰富的地质信息,这些过去更多需凭经验判断检测的道路病害,现在可以更加依托于雷达设备,减少人工判断误差。”检测人员说。
据了解,三检所目前对海淀区42条机动车道路完成探测,雷达测线长度超300公里,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准确上报,道路养护单位已及时对空洞、脱空及严重土体疏松等病害进行了处治,预防了道路塌陷事故的发生。“利用三维雷达在道路上进行探测,只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步,后续我们将探索土体病害三维图谱的智能识别,以更加智慧的方式科学评判道路使用状况,为道路养护维修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确保道路安全运营。”张鹤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