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                                                ■企业/供图

        在村口不远处,一根5、6米高的电线杆上,一位中年男子正在打理着电线。“张书记爬这么高,小心点儿。”回村省亲的小孙向这位“蜘蛛侠”打着招呼。“没事!这块没电,再说我这可是有电工本的人。”这位“蜘蛛侠”正是密云区大城子镇庄头村第一书记张飞,来自北京地铁运营三分公司太平湖维修中心,协助建设“美丽乡村”是他奋斗的目标。

         土路变“金色大道”

        当张飞刚到庄头村赴任时,得益于地方政府和前任五届第一书记的努力,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见规模。美丽乡村建设像装修一样,即将进入“软包”阶段,特别是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曾经的“要想富先修路”,变成了“要想美先饰路”。随着北京绿化委员会的专项资金落地庄头村,800多棵银杏树,千余株向日葵、佛甲草、万寿菊等植物正在逐步把村庄点缀成多彩的“百草园”。

        从村口到镇上,有一条4公里的土路,村里决心将这条土路建设成为“金色大道”。“等到了秋天,‘金色大道’伴随百花争艳,真是很期待。”对于秋天的景象,张飞满怀期许。“不过我们每前进一步都需要精心设计,把项目落实到位。起初,部分村民希望这些空地种一些农作物,也有部分村民怕新植被太高,影响自家采光和日常出行。为此,我们采取先做思想动员,再细化方案的措施。”张飞拿出会议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设计思路及大道附近住户的房高、院宽、门口朝向等数据,以及多种树型的成长高度。张飞表示:“我们这条大道未来不仅是‘金色大道’,更是一条民生大道,既要让村民感受到新乡村的美丽,又为大家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如今,这项工程已进行5个月有余,虽然时间有些漫长,但也间接印证了庄头村党支部一心建造“美丽乡村”的决心与信心,让4公里土路变“金色大道”是张飞立下的“军令状”。

         优化房子设计得满分

        张飞意识到,建设“美丽乡村”,村民们的房屋建设也是重大工程。“我们这个村比较富裕,大部分家庭盖起了二层小楼,刚到村里时,在走访70多岁王大爷家过程中,热情的王大爷给我看了他家即将翻盖房子的图纸。看到后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过了一会儿,我反映过来这房间布局跟自己母亲家很相似,十几年前母亲家就是按照这个布局翻建,结果使用很不方便。”张飞把自己的感受如实告诉了王大爷,还亲自带着王大爷到自己母亲家参观房屋。母亲家在昌平区马池口,开车往返近200公里,张飞化身为“专车司机”,当王大爷来到张飞母亲家,并交流居住感受后,终于意识到自己方案的弊端,连连称谢。

        回到村子后,张飞立刻联系了自己认识的设计院朋友,要来了几份和王大爷家户型相似的图纸。在调整图纸过程中,张飞全身心参与其中,协助划分出独立功能区,包括房屋动线、静线、活动空间、生活空间等,用纸笔、皮尺勾画出合理温馨的住用结合方式。通过优化设计,王大爷的新房既满足了自己居住之需,也满足了今后其他部分房间出租之便,能带来不小的经济收益。“我们这个张书记真有两下子,我给建好的新房打满分。”王大爷说。

         恤民心为村子添新色

        如果说“大道百草园”是张飞笔下的亮色、“现代化住宅”是张飞笔下的暖色,那么张飞继续用他的“画笔”为庄头村增添一抹“金色”。这个“金”代表着沉甸甸的收获与期许。

        刚来到这个村子时,张飞发现首要问题是“空心化”严重,村中的大部分年轻人及他们的母亲都到镇里生活,所以这里独居老龄男性成为主体。因此,350亩的复耕任务面对的几个难题接踵而至,谁种?种什么?怎么种?

        张飞选了部分村中年近六十的村民,组成种植队伍。除了种植高粱、谷子外,张飞还“量体裁衣”,自费购置了一批赤松茸种子,“这些林下菌类不仅可以有较好的收成,日常也很便于打理。”村党支部还从农科院购置了一批高叶酸玉米,200亩饱含科技元素的“金色大地”正在张飞和种植队伍手中创造新奇迹。张飞表示:“这里大多为山地,河滩地,不像平原地区那样有大面积平整的梯田,好些农业合作商不愿意到这里投资,我希望通过我们今天的播撒,让明天收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