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以鲁班、蔡伦、李春为代表的杰出工匠,今有“中国制造”中不胜枚举的大国工匠。在我国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或创造奇迹、名留青史,或一丝不苟、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代表。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特质,就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我们称之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既是推动我国劳动人民不断创造历史的不竭动力,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劳动者提出的必然要求,是顺应我国新一轮产业变革的精神内核。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和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都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他还进一步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要发扬优良传统,承担历史使命,把党和国家确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深刻认识和理解“工匠精神”对于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意义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实践方法。

        一、弘扬“工匠精神”是新时代树立正确劳动观价值观的内在需要

        “工匠精神”首先是热爱劳动、专注劳动、以劳动为荣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还是促进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劳动不但创造人的物质生活,也充盈人的精神世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成果。习近平总书记从小受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熏陶,在青年时代就练就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并且始终尊敬和热爱劳动人民。他指出,“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群众物质需要也快速增长。在一部人中间则出现了好逸恶劳、想赚快钱的错误价值观和劳动观。这些人往往不能安于本职工作,只问获得不问付出,技能自然也得不到提高。如果一个企业里这样的人多,那就注定这个企业走不长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这就在根本上肯定了劳动的价值。认真劳动、努力奋斗既是积累社会财富的方式,也是实现个人价值、收获物质与精神回报、持续获得幸福感的唯一途径。任何否定认真劳动、努力奋斗的“梦想”都是白日梦。

        干一行爱一行,在干中增长技艺与才能,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成绩,就是“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它体现了个体的自我要求,是个人成长进步的原动力。如果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能汇聚成推动企业前进的磅礴之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我们党始终把理解劳动的本质、深刻注解劳动的内涵、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价值,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实践的主体内容。“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就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准确注解,“工匠精神”就是“劳动创造幸福”的实践内容。

        二、弘扬“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艺制造大国,各行各业的匠人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尽管今天的工业制造正在与高科技、信息化快速融合,技术工人仍然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人力要素。企业对高素质技术工人的需求,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更加迫切。

        过去人们可能在思想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将使手工技能全面边缘化,工匠只是现代社会的配角。事实上,扎根各行各业的技术工人作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在提升生产力水平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来自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从食物到钟表,从汽车到艺术品……许多生命力持久旺盛的世界品牌均以超高的手工艺水平著称。相应地,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生产力水平提升,也必然要求企业和全社会更加重视高素质工匠价值。一方面,企业品牌价值需要以“工匠精神”奠基,为品牌源源不断地注入定力、活力和发展力;另一方面,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需要“工匠精神”助力技术工人努力突破思想壁垒和技术壁垒,通过释放工匠价值顺应市场所需,从而让企业持续焕发活力。

        今天的工匠价值集中体现在更加注重精益求精、更加注重勇于创新的时代特征上。社会文明的进步史就是求精求新的突破史。新时代更加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工人。从一粒小小药丸到火箭上的一颗螺丝钉,从工艺品制作到精密加工,从现代建筑到古建修复……新时代对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对于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而言,一个最具体而重要的依存就应当扎根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上。唯有如此,才能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才能把企业附加值做到最大,才能以最有利于社会的方式实现企业存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今天,彰显“工匠价值”、为“工匠精神”扬名,已成为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三、弘扬“工匠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四五”已开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而弘扬“工匠精神”又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二者都代表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者应当共有的道德品格。

        “工匠精神”中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匠精神”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工匠精神”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实践载体,促使各行各业广大工匠能手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省、自觉、自愿用更高追求激励自己,用更高要求约束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总书记的讲话,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有机联系起来,对每一位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者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

        四、让“工匠精神”汇聚起企业蓬勃发展的磅礴之力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它不仅是一种劳动理念、生产理念、个人发展理念,也是推动我国企业从大到强的无形“生产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相应地,一种好的精神也关系到企业发展根基,对于企业来说更不能只是喊喊口号,而是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让“工匠精神”在企业落地生根,成为所有企业职工发自内心的共识,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一,大力营造弘扬“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氛围。“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成长起了一批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的先进代表,他们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要通过各种形式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情,让高素质工匠有充分的获得感,让“工匠价值”得以彰显,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同仁堂作为一家有着352年历史的老字号中医药企业,在立足“工匠精神”深耕企业文化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同仁堂品牌发展史就是一部鲜活的以“工匠精神”创业、守业、传业的历史。“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就是“工匠精神”的直接体现。没有“工匠精神”就没有同仁堂的口碑,也就没有同仁堂历经百年风雨而不倒的历史传承。

        中医药是中华几千年医学成果和古人智慧的结晶。中医药行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既十分注重继承传统,又不能固步自封束缚发展。如何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其宗?如何加快提升效率扩大产能,更精确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这就要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广大技师秉持“工匠精神”更加专注执着、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近年来,同仁堂集团着力开展“党员带群众促团结奋斗、师傅带徒弟促技艺传承、先进带新人促精神引领、上级带下级促责任担当”党建创新文化传承行动,它既是同仁堂党建活动的一次创新,也是弘扬“工匠精神”的具体实践。以此为契机,同仁堂集团正在掀起“学先进赶先进,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热潮,“四带四促”行动也正在成为弘扬“工匠精神”的大讲堂和大舞台。

        第二,从企业实际出发,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

        劳动者的故事是最动听和动人的故事,因为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同仁堂迄今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37位。“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芦广荣、金霭英、关庆维、田瑞华……这些响亮的名字因为他们的功绩和高尚品格而被久久传颂。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亦庄分厂安牛班班长郭凤华、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亦庄分厂丸剂车间泛丸班班长李宁获评“北京市劳动模范”;我们还有许多在各自单位做出贡献的“先进”“典型”。他们都是技能队伍中的佼佼者,是同仁堂事业的亲历者、创造者、传承者、引领者,也是“劳动创造幸福”的优秀实践者。

        自2020年同仁堂集团开通微信公众号以来,我们陆续发表了一些同仁堂事业先进典型的报道文章,阅读量激增,广受关注与好评,说明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和工匠故事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持续挖掘出那些可圈可点的好故事?如何让这些好故事去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激励人,让更多人认识身边的“先进”,真正发挥好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从而形成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并最终带来推动企业发展的蝴蝶效应?我们还需要开动脑子、迈开步子、深化实践,这应当成为企业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主题。

        第三,建立彰显“工匠精神”价值的人才组织和评价体系。“工匠精神”在企业有效传导和落地生根,不仅依赖于思想引领和榜样示范,还在于制度是否给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强国的人才战略,也是对企业基层党组织提出的具体要求。围绕这一要求,同仁堂将加紧优化和进一步完善人才组织机制和评价体系,高度重视一线劳动者的技能培养和上升通道,对践行“工匠精神”的劳动者给予相应激励,从组织保障和人才激励两方面形成制度合力。

        工匠精神是在生产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可贵品质,充分展现着劳动之美、精神之美、时代之美。“工匠精神”推动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也造就了同仁堂事业。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新阶段中,同仁堂也将继续依托“工匠精神”,汇聚起企业职工干事创业、不断寻求突破的蓬勃热情,使之转化为建功新征程的实践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