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战略定位和整体规划建设正式步入正轨。

    作为市属一级投资类特殊功能企业,北投集团在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坚强领导下,按照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的工作部署,认真履行国有企业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深耕城市副中心建设,把城市建设装在心里、将初心使命扛在肩头,为城市副中心有序拉开城市建设框架发挥了应有作用,切实承担起了城市副中心平台企业职责。

    现阶段,北投集团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高质量承担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的全过程代建任务,成为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主体。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的开工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拉开副中心城市建设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标志。项目位于城市绿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闲组团,与行政办公区隔大运河相望,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切实强化党建引领    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在三大建筑项目工程建设任务中,北投集团精心选配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水平专精的优秀项目管理团队,将党支部建立在项目建设第一线,让党旗在施工现场高高飘扬,为顺利实现重大项目工程建设高质量如期推进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落实党史学习教育要求。

    北投集团始终高度重视自身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史中汲取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为重大项目实施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北投集团积极落实主体责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将党建工作与自身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在项目建设中,项目管理团队党组织切实发挥作用,明确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中的“责任田”,团结带领党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有力保证各项重点工作扎实高质量推进。

    同时,党支部密切对接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首都图书馆等业主单位及市发改委等部门,开展党支部共建和主题党日调研活动,共同开展理论学习,深入了解业主单位对三大文化设施的实际使用需求,切实将中心工作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

    (三)扎实开展廉政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北投集团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工程建设中提出“服务业主、服务基层”的工作方针,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充分结合项目建设全流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廉政风险点,梳理起草《党风廉政风险“321”防控手册》,结合项目建设重点工作,明确相关岗位职责及各项廉政风险,将其作为基层党支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行动指南”,做到重点风险分级管理,确保各个工作环节风险可控,为高质量推动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践行生态规划理念    建设副中心环境友好新空间

    (一)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一体化规划建设。

    在项目规划设计中,北投集团充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打破以往公共建筑集群各自独立的固有模式,创新实现了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共享配套设施及轨道交通预留车站五个单体建筑一体化设计建设的模式。项目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最大程度保证地上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游客可从地铁站经由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设施直接进入三大建筑,实现了游览动线无缝衔接、便捷通达的良好效果。

    在该项目勘察设计初期,北投集团发掘出小圣庙遗址和运河故道遗址,以传承历史文化为主体定位,将古代文化遗迹纳入地上整体景观体系,使参观者真切触摸历史的痕迹,营造出古今对话的独特游览体验。

    (二)对标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努力打造一流公共建筑群。

    为进一步满足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相关要求和绿心内建筑建设标准,进一步体现创新示范性要求,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公共建筑三星级标准,对三大建筑进行设计、建设,努力打造一组服务便捷、健康舒适、环境优美、资源节约的绿色建筑。

    (三)广泛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助力副中心“近零碳”示范区建设。

    北投集团响应并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号召,结合副中心上位规划,从能源系统规划入手,以40%可再生能源比例、近零排放为目标,切实实现三大建筑项目绿色清洁能源的实施落地。

    项目通过配置以地源热泵为主,水蓄冷蓄热、燃气锅炉、冷水机组、冷却塔为辅的多能互补复合式能源系统,在高质量满足三大建筑多种专业化功能需求及参观游览高舒适性的基础上,系统合理配置能源,实现项目整体低碳、绿色、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城市副中心建设“近零碳”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据测算,三大建筑投入运营后,相比同类型未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公共建筑,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207吨。

    (四)切实加强区域水弹性,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在项目规划阶段,北投集团积极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切实实现“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理念,通过建设滞蓄消纳、生态排水的雨水排出系统和人工湿地、自然河道系统,充分利用滞蓄雨水回用绿化灌溉,满足主次分明、分区蓄滞、自行消纳、待机排水的城市绿心总体格局要求,努力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创新绿色、智慧建造    创造文娱游览新体验

    (一)创新打造BIM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平台。

    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项目采用一体化方式进行设计、建设,北投集团在建设过程中创新打造BIM智慧管理平台,统筹组织各施工单位使用该技术平台指导建设。该技术依据开放、共享原则,努力搭建项目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系统,利用可视化、参数化、信息集成的相关优势,打破各项环节之间的壁垒,将主体结构、设备设施等内容整合到同一平台中来,最大程度减少工程实施中的反复施工与资金浪费,成为项目建设科学高效、高质量推进的强有力的技术核心。

    (二)国际顶级声学设计带来一流视听盛宴。

    城市副中心剧院是位于大运河畔的“文化粮仓”,集演艺演出、艺术创作、文化教育、现场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对标世界级一流剧院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将满足各类世界级演出要求,将呈现一批弘扬中华文化、包容世界经典、张扬民族气质、引领时代潮流的优秀文艺作品,进一步拓展人民群众的文化视野和丰富感官体验。

    声学设计是剧院建筑的重中之重,为保证剧院达到国际顶级的音质效果,声学工程师和建筑师共同对四个观演厅进行三维精细形体设计,通过调整观众厅的形状来精确控制观众厅内的声学反射和散射;采用专业的声学计算机模拟软件,确定观众厅内各个界面的室内材质和构造要求,确保为广大观众提供卓越的观演体验。

    (三)智慧机械书库带来图书借阅新体验。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是坐落于公园边的“森林书苑”,项目定位为现代大型省级公共图书馆,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将森林景观与图书阅览区融为一体,形成极具亲和力的共享开放空间,努力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放松的阅览环境,进一步增进了图书阅览的人文体验。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地下一层以文献典藏为主要功能,在建设中引入国际领先的“智慧机械书库”技术,书库设计文献总典藏能力可达到650万册,能够快速响应读者的借阅需求并精准完成文献自动出入库,实现从传统图书馆“人找书”到城市副中心图书馆“书到人”的服务模式创新,为广大读者带来图书借阅新体验。

    (四)地下抗震支座从源头保护文物安全。

    大运河博物馆是“运河之舟”,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项目定位为智慧型综合博物馆,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立足城市副中心、辐射京津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和展示城市发展的生动窗口。

    为降低可能发生地震对馆藏文物的影响,博物馆结构设计方案按照罕遇地震设防要求,通过对建筑物上部和基础之间加设“隔震层”进行减震设计,通过满布在结构柱上的242个隔震支座,使建筑最大水平位移变形能力达到1.2米,发生地震时能够有效消减74%的地震力,最大程度保证建筑主体结构、室内重要设施和文物安全。

    三大建筑项目于2021年底实现外立面亮相,2022年底前全面完工并交付业主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北投集团充分发扬“工匠精神”,高水平对接需求设计、依法合规办理项目手续、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坚持科学统筹、精打细算,通过优化设计、精细化管控等多重手段,共为政府和企业合理节约投资上亿元。同时,北投集团坚决按照“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工期零延误、环保零超标、投资零超概、廉洁零风险”的总体目标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全力推进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全力将其打造成为让政府放心、百姓满意的时代精品和城市副中心的文化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