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河源修建赣深高铁,五个年头的时间里,我深入客家的茶山、饮着茶水、嗅着茶香、感受茶韵……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栽种茶树、制作茶叶的国家。茶,作为岭南山野的灵性、自然及具有医用效果的植物,一直就与客家人一起,以水为滨,以山为家,繁衍生息。

    由于广东地处我国南疆,北枕五岭,南濒大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造成了岭南地区既封闭又开放的地理区间。长年生活在粤东粤北山区的客家人,随着江河蜿蜒,穿越在山青水美的之地,对植物有特殊的情结。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种茶、做茶、食茶,久而来之,自然就形成了独具客家特色的茶文化。

    就地域而言,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海南文化三大板块,而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是岭南文化的核心和主体。客家文化据有粤东北和粤北等地,是岭南地区占地面积仅次于广府文化的一个文化区,包括梅江、东江和北江流域,以及岭南的若干山区,这些地方基本上为客家方言的覆盖区。

    客家人常说:有山总有客,有客必有茶。客家人居住的区域,基本都处于高山河谷山地之间,如赣南、梅州、河源和惠州等地。因此“客家茶文化”,基本特征是“山地茶文化”,这区别于珠三角洲“茶楼文化”和潮汕功夫茶“精细茶文化”,其表现为封闭性、适地性和自乐性。

    岭南地区,特别是客家山区雾湿露重,适宜种茶。客家茶文化源远流长,据陆羽的《茶经》与南朝宋沈怀远《南越记》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大诗人苏东坡,不但爱品茶、煮茶,还亲自在惠州种茶,就有“松间旅生茶”“移栽白鹤岭”的诗句流传至今。龙川县所产的皋卢茶,是广东客家地区最早记载的茶类,已经有1560多年历史了,原产地就是今天龙川仪都镇的桂林村。史料上把河源的龙川和韶关的仁化称为广东客家人的两个起源中心。

    “客家古邑”龙川县是最早的客家聚居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曾为粤东北部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客家来自黄河边,水有源来树有根”,因为旧时多战乱,先后五次向南迁。远道迁移的客人来到南方后住在深山,不可避免与当地语言发生接触和碰撞,受到影响。随着时间的改变,客家人的语言与中原地区和北方的汉语有了较大的差异变化,渐渐地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语言分支,到宋元朝之时,客家方言已经基本定型,成为广东主要方言之一。

    由于客家人本来就有较强的内聚力,到达岭南地区的山岭之间,为了生存,避免与当地人发生冲突和矛盾,尽可能聚族而居。为了更好地和“土著”融为一体,客家人的衣着、生活习俗在保留自己的特色的同时,还不断地当地化,获得共同发展的认同。

    外来的人走进客家的乡村,主人都会以茶相待。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热情、友好和礼貌。岭南地区东江、北江和梅江等客家山区江水清澈纯净无污染,用这种水泡出来的茶,都格外清香。在当地饮上一杯茶,让远道而来的人们顿时洗去旅途的繁累。

    在客家人的饮食习惯里,茶可以当饭吃,茶是和大米一样必不可少的食物。客家人吃茶还保留了手工炙茶、碾茶、罗茶、煮茶、点茶的古代遗风。由于岭南地区的水质偏燥热,体内易聚火,岭南人从小就耳濡目染,都知道什么时候喝哪种凉茶,习惯上山采药以祛湿解毒,防治感症。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不断抗争,岭南人积累了调理保健、防病治病的宝贵经验。

    客家文化艺术丰富多彩,饶有风情。客家采茶戏、客家山歌被誉为“南国牡丹”,唱出客家人以茶逗情,以情品茶的丰富的客家文化生活和怡情乐趣。客家人喜唱山歌,在山上唱,在田间地头唱,在家里也唱,这一习惯逐渐演变成为群众性的对歌活动,成为河源客家文化的一大特色。客家自娱自乐的茶叶诗歌、文学、茶歌、茶舞和采茶戏剧等,让客家茶文化成为岭南文化“自乐性”的代表。

    有人说,品茶,即品人生。悠悠品茶情,漫漫人生路,一抹艰难,几多烦恼和疲惫。在客家的青山绿水中,沏上一杯龙川当地的桂林绿茶,端在鼻前贪婪的嗅闻,舌尖上翻腾,再直下喉咙胸腔,顿时就会把人的睏思倦意退去,让人觉得全身舒展自如,神清气爽。

    今年,赣州至深圳高速铁路就要建成通车。这条途经江西省赣州市、广东省河源市、惠州市、东莞市、深圳市,全长436千米的高铁线路,大部分都途经客家人的聚居住。我想,赣深高速铁路的建车通车,不仅将积极发挥与粤港澳一衣带水、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的优势,还将把客家文化辐射到更加广泛的地方,展现更加耀眼的光芒。正如茶一样,一种为了瞬间的精彩,释放全部生命的美,最终沉淀一世精华,如我们东奔西走的建设者一样,默默地奉献出全身的热量和芳香。

    也许,这才是我真正体味到岭南文化客家茶的真谛和价值。

(作者单位:中铁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