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安装配有重力自动感应的防臭新型装置 ■记者 董一鸣/摄
通州区北运河旁的一处非机动车道上,四个崭新的雨篦子下再也看不到流动的污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带翻盖功能的漏斗状挂篮。这便是由北京建工土木公司施工的通州区2019年海绵城市工程(第一批)项目中的一个点位。“这是我们的雨水口防臭设计,采用了新型装置,让雨水口不再散发异味。”项目技术负责人岳远伟说。
据了解,该项目包含三个防倒灌闸井、两万多米的雨污水管线的清淤修复,以及雨水口防臭处理。涉及从通燕高速以南,北运河以北,东六环以西的三角地带。“这些闸井、管线清淤、雨水口防臭处理的改造升级如同为城市的地下管道‘舒筋活血’,让城市更美好,居民生活得更幸福。”项目技术负责人岳远伟说。
对项目工区负责人刘洋而言,1010个特制防臭雨篦子安装极为轻松,“这种装置在传统雨篦子下安装一圈卡槽,再将特制的挂篮卡在上面,最后盖上雨篦子。”刘洋说。
这种装置为重力自动感应,一旦雨水流入篦子中,只要达到一定的液位,底部的翻板自动打开,让雨水顺畅流到管道中,同时挂篮中间还设置一道格栅过滤树枝树叶等杂物,避免其与雨水一同流入管道在成拥堵的问题。
入水口把好关,管道的输送能力也至关重要。该项目的第二项工作便是对区域内管径不同的排水管进行清淤和修复。由于该区域属于通州老城区的一部分,地下管线年深日久积累了大量的污物,已经成为“城市血栓”。
为此该项目采取先清淤再修复的工序。“我们联合相关单位对2万多米的管线进行了整体排查,确保清淤时的安全。”项目技术负责人岳远伟说。
清淤时,项目使用了专用高压射水疏通技术,这种装置在地面利用高压射水喷头将管内沉积物清除、稀释,稀释后的污泥流入检查井内,利用污泥抽吸泵车将清理产生的污泥排除。吸污车将两井之间的淤泥抽吸干净,两井之间剩余的少量淤泥再次使用水枪冲击,并再次抽排,直至符合清淤标准为止。
刘洋说:“我们的管子有80米和120米两种,按照现场两口井之间30-50的距离,完全可以保证清淤效果,同时根据事先管道检测,我们在管道破裂的地方减小喷射水流强度,确保清淤的同时不破坏管道。”
清淤完成后,项目进入管道修复阶段。整个工程使用了三种修复方式,分别为局部树脂固化法、不锈钢双胀圈、原位内衬法。其中,原位内衬法修复综合了工程实际情况和技术条件,该项目最终采用比较经济成熟的蒸汽固化法。内衬管在厂家定制加工,通过提前穿好的引线将其拉入待修管道内部,通过注入蒸汽加压加热,使得内衬管完全固化并贴合于管道内部。由于内衬管的材质特殊,其表面光滑,可以有效降低管道内表面水流阻力,其厚度一般仅为5毫米左右,对于过水断面面积的影响微乎其微,所以该种非开挖修复工艺特别适合城市地下管道修复。
相比原位内衬法,另外两种修复方式则主要针对局部破损和点位破损进行差异化修复,实现了差异化修复工艺应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投资。
管线修复完成后,最终的入河排口也不能马虎。项目技术负责人岳远伟说:“我们针对区域实际情况选择了南部的北运河大街排口和北部的牡丹园、东六环两个排口,确保汛期区域内的雨水能够畅通无阻地从这三个口倾泻而出。这三个闸口还设置了防倒灌装置,一旦水位达到警戒线,闸口信息通过视频监控传输回控制室,能够在第一时间关闭闸门,防止汛期水位升高出现的倒灌现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