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内部进行拆除改造                                             ■记者 董一鸣/摄

        让一座1993年的建筑重获新生,对北京城建北方集团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工程项目经理张双尧而言绝非易事。

        北京市残联负责人介绍,建设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项目,旨在打造为全市残疾人提供综合性服务的阵地,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人文形象、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和北京市残疾人服务保障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

        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项目地处北京西客站西南侧,总高度83.3米,要在车水马龙的广安门外大街上进行改造,张双尧坦言比新建一栋大楼更难。

        “项目总建筑面积仅有3.3万多平方米,要按照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助残康复中心标准建设,从外到里都是一次精细化的雕刻之旅。”项目总工程师陈俊恒说,根据改造计划,要将建筑的外立面全部更新,同时对内部进行拆除改造。

        虽然是上世纪90年代的建筑,但当时的图纸摆在张双尧面前时,还是让他眉头紧锁,“比如图纸上建筑内部立柱的位置和实际情况偏差几公分,虽然看似不大,但是对改造而言,一公分的偏差都要重新计算。”张双尧说。

        探测分析、例会讨论、方案制定、实施监控……整个拆除保护过程极为繁琐,考虑到项目地处西客站附近,无论是周边建筑还是居民生活,拆除都不能大刀阔斧,而要精雕细拆。张双尧说:“我们采取了静力拆除方案,使用液压剪、绳锯的组合形式,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逐段拆除,如同剪窗花一样将原来的建筑剪成我们需要的造型。”

        为了营造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大楼的顶部拆除后安装了钢结构屋面,同时将裙房的中庭屋面打穿,制作了半球形采光顶,内部设置了四根寓意生命之树的造型,提高了整体建筑的采光和装饰效果。

        外部改造如同换新衣,而内部改造更需要彰显无障碍理念。走进刚刚完成的样板间,里面诸多无障碍工艺让人眼前一亮。陈俊恒指着地面的踢脚线说:“我们为了方便轮椅行走,将传统的10厘米踢脚线提高到了35厘米,确保轮椅轮子不会碰撞墙面,造成墙面的污染和破坏。”

        除了踢脚线外,整个房间内部的结构也有诸多亮点。房间内所有光源的照度更加温和,这便是为了方便视力有障碍的残疾人观看四周环境而采取的保护措施;所有房间开关除了按照传统无障碍设施要求降低高度外,还在踢脚线上几厘米的位置制作了一排开关,这是为了方便上肢残疾人员用脚开关灯而准备的;打开储物柜,一根奇特的晾衣杆出现在眼前,晾衣杆中间有一根带把手的杆,拉拽后晾衣杆自动滑下,可以方便坐轮椅的残障人士悬挂衣物。

        卫生间是残障人士最关注的地方,在整个卫生间设计中除了确保内部空间满足轮椅360°转动需求外,技术人员还将扶手进行了调整,陈俊恒说:“比如淋浴我们延长了扶手的长度,由原设计的“L”型扶手,更改为“L+T”型扶手,方便残障人士沐浴后扶着安全离开淋浴区域,同时根据残障人士的习惯,对洗漱池原有的U型扶手更改为‘一’型扶手,这样更方便使用。我们还对残障人士如厕后起身用力进行了研究,将原有的扶手设计成C型,并确保竖边向马桶倾斜,更利于抓握和用力,让残障人士享受到最人性化的服务。”

        根据施工计划,整个工程将于10月底正式交付,建成后这里不仅成为残障人士的康复中心,还将成为部分具备劳动能力残障人士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养的专业机构,提高残障人士的生活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