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的通州北运河 ■记者 张军/摄
据市生态环境局最新通报,7月,本市空气质量中细颗粒物(PM2.5)月均浓度16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单月历史最优。这是继5月份20微克/立方米、6月份18微克/立方米后,连续三个月刷新单月历史最低纪录。
其他三项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月均浓度分别为32、2和14微克/立方米,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单月最低值,臭氧污染也明显改善。
今年以来,本市聚焦移动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扬尘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入开展“一微克”行动,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标准,发布“京6B”车用汽柴油标准,加严汽油烯烃、柴油多环芳烃等成分限值,从源头促使机动车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等污染物减排10-30%。调整政策,扩大国Ⅲ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范围,扩大朝阳、石景山、门头沟、通州、顺义、昌平和平谷7个区的禁用范围、增加3种禁用类型。加速“油换电”,通过资金补贴鼓励国Ⅲ汽油车淘汰更新,五环路内4.5吨以下持证普通货车100%为新能源车。科技支撑,约9.5万辆重型柴油车纳入远程监测管理平台,实现远程在线监控车辆排放情况。
聚焦重点领域,安排部署22项大气类专项执法行动,全流程检查炼油石化、汽车制造、工业涂装等行业涉VOCs污染源1.5万余家次;紧盯进京口和市内重点道路,检测重型柴油车140万辆次,入户检查19万辆次。强化证后执法,印发石化、汽车制造、印刷等行业排污许可证后执法指南,注重从末端执法向全过程执法转变,累计对1404家次污染源企业开展排污许可证后执法检查,发现问题142起,及时指导企业整改,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实施精准监管,制定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差异化执法监管,对纳入正面清单管理的企业实施非现场检查。
下一步,本市将持续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PM2.5和臭氧共同前体物的减排,同时针对秋冬季大气污染特点,提前谋划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推动全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