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集团好未来昌平教育园区项目进入地上结构施工阶段                ■企业/供图

        近日,由北京建工集团施工的好未来昌平教育园区项目全面冲出正负零,进入地上结构施工阶段。

        项目党支部书记兼项目经理于亚峰介绍,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9层,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地下3层,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总工期867日历天,项目建成后将主要用于好未来公司办公及教育机构延伸拓展。

        “在本就狭小的施工场地内,完成地下3层近5.7万平方米的大面积施工,给混凝土浇筑作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项目生产经理王焯说。结合现场实际,项目部将作业区优化设置为20个小流水作业段,按照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的施工顺序以及具体施工工序,实施流水作业,确保各流水段施工连续均衡,有序推进施工进度。

        “项目施工现场可用场地狭小、基坑边线距围挡最小距离仅为3米。此外,钢构件数量多、结构复杂,导致安装过程中占用塔吊时间较长。如何将后台材料及时吊运至工作面成为了现场施工一大难题。”生产管理型青年突击队队长张骥说。

        办法总比困难多!项目部结合施工进度以及流水作业面工作开展情况,采取就近原则,依次设置西侧、南侧、东南侧三个动态加工区。动态加工区随流水作业面的展开进行相应移动,减少了材料二次倒运,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现场施工进度。

        项目总工韦达介绍,项目结合创国优奖的质量目标,推动设计单位将创优细部做法深化进图纸,为结算做布局;通过钢结构设计深化,减轻单个钢构件重量,使塔吊选型在性能、成本、进度更加平衡。

        “借助BIM新技术,项目团队对工程整体及周边场地进行模型搭建,在优化设计的同时,助力技术创新。”科技攻关型青年突击队队长冯建飞介绍。通过搭建构件实体模型,对模型中的杆件连接节点、构造、加工和安装工艺细节进行安装和处理,基于3D实体模型完成深化出图、材料清单;建立虚拟模型,对项目的土建结构的关键节点进行深化设计,解决钢筋绑扎、顺序问题,指导现场钢筋绑扎施工,减少在工程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将机电系统模型与预留洞口的土建模型综合,形成整体模型,以检查施工图纸中洞口预留位置及尺寸是否满足管线安装布置空间要求,并针对冲突部位进行调整。